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談三北工程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28日 09時0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記者 劉羊旸)“三北工程實施35年來,在取得巨大生態效益的同時,也獲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三北工程建設堅持把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融為一體,實現了大地增綠和農民增收的“雙贏”。

    張永利説,三北工程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下,將防護林體系建設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通過合理配置防護林、用材林和經濟林的比例,兼顧了生態和經濟效益,在改善治理區生態面貌的同時,提高了農村經濟發展能力,促進了三北地區的資源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

    在建設模式上,建設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使防護林在發揮生態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為老百姓創造經濟效益。

    在建設內容上,多林種、多樹種、喬灌草結合,建立農林牧相結合的生態經濟系統。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三北地區由糧食欠收到林茂糧豐;生産的木材基本滿足了當地群眾的生活和生産需要;一些名優特新幹鮮果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有很大份額,而且已開始批量外銷,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以森林觀光和綠色産品為主題的生態旅遊業也蓬勃發展,這些已成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

    “而且,還建立起了特色産業基地,促進了林業産業發展和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張永利説,三北工程堅持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方針,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發揮優勢的建設原則,著力調整優化林種樹種結構,切實加大特色林果業基地和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建設力度,並積極引入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參與到三北工程建設中來,增加了農民就業機會,增強了區域經濟發展實力,提升了三北防護林體系的整體功能。

    張永利還特別強調,三北工程是我國政府興建的第一個大型生態工程,廣大幹部群眾在工程建設實踐中,緊緊圍繞大地綠起來、生態好起來、環境美起來,不斷探索創新,不斷砥礪奮進,形成了感天動地的三北精神,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同時,三北工程是一面凝心聚力的綠色旗幟。在它的感召下,各方齊心協力,工程建設成就凝聚了三北地區廣大幹部的心血,凝聚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凝聚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汗水。三北工程的實施在國內外産生了重大影響,被國際社會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改造大自然的偉大壯舉”,提升了我國在國際生態建設領域的地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三北工程的實施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加快了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進程。”張永利説,各地堅持以人為本、身邊增綠的發展理念,按照“喬、灌、草、花相搭配,綠化、美化、香化、凈化相結合”的建設原則,以城鎮為中心,以村屯為單元,不斷加大城鎮和村屯綠化力度,大力開展道路綠化、街頭綠地、休閒廣場綠化、森林公園建設、四旁植樹、庭院綠化,有力地促進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的改善與美化。

 
 
 相關鏈結
· 三北工程築就大美龍江
· 林業局長趙樹叢:三北工程是生態建設的偉大實踐
· 林業局局長趙樹叢:三北工程是生態建設偉大實踐
· 三北工程30多年來已營造537億元生態經濟林産值
· 三北工程區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2511.7萬公頃
· 黑龍江省:2011年完成三北工程造林271.8萬畝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