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是一場效能革命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國慶節前夕,國務院常務會議修訂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縮小核準範圍,把投資決定權更多留給企業。至此,新一屆中央政府已在半年多內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21項。與此同時,各地紛紛推出以簡政放權為標誌的改革新舉措,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的成效正在進一步顯現。
改革,從一定意義上説就是一場革命。簡政放權,無異於政府自我革命。習慣了審批式的管理,要大幅度減少審批事項,相關人員有的難免會感覺不適應,甚至失落。但是,“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論斷代表了全黨全國人民對深化改革必要性的共識和決心。可以預見,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改革,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要分清輕重緩急,抓住關鍵、抓住要害。政府是社會管理者、市場“守夜人”,任何領域的改革都會涉及政府職能。不解決好政府在某些方面存在的職能錯位、越位、缺位問題,改革就難以推進。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徵集梳理的群眾反映強烈的10個突出問題中,首當其衝便是行政審批、行政許可過多,程序繁瑣。可見,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符合發展實際,順應人民意願。
簡政放權不是簡單地一放了之,而是要以法律為依據,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為目標,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型政府,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行政效率和能力。這就要求政府在放權的同時,加強管理和監督,確保市場、社會依法有序地運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30多年前開始推進的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紀元。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使政府的行政方式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必將為以提質增效為特徵的中國經濟“第二季”增添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