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走在正確的發展方向上
——訪世界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
2013年,中國經濟走勢牽動著多國神經,中國經濟結構再平衡引發了全球關注。針對國際輿論發出的種種聲音,人民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
問:中國經濟增速今年有所回落。對此,國際上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消極、唱衰中國的觀點。您如何看待目前和未來的中國經濟形勢?
答:世界非常關注中國發生的事情,因為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中國的增長偏離正確方向,就會引發全球性問題;中國的發展方向正確,全球亦能從中受益。
從積極角度講,國際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雖然還未結束,但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回暖。過去兩年裏經歷了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地區,比如歐盟,正在走出衰退。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前景趨好。因此,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從去年的7.8%回落至今年上半年的7.6%,但下半年的增長率有可能回升,明年的表現可能更好。從長期來看,7.5%左右的增長率可能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國政府現在開始將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增長質量而非數量上。
就每個國家的發展經歷而言,其經濟增速都會在某個時期開始放緩,這是很自然的。隨著財富積累和增加,中國經濟增長有可能繼續放緩。問題的焦點並不在於數字,而是放緩的進程是否平穩,是否能軟著陸。中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不均衡,接下來,中國需要實現更加平衡的發展,需要提高生産效率,需要進行更多的科技創新。
問: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於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會産生哪些影響?
答:這取決於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要看哪個國家在中國的發展中受益多。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對中國出口成品的國家,這類市場成長得很快,每年大概保持著8%到10%的增幅;第二類是對中國出口半成品的國家,在中國進行深加工或組裝,蘋果公司就是個例子,這類國家對中國的依賴較少;第三類是對中國出口農産品和礦産品的國家,中國增速放緩對它們影響較大。我認為,如果中國經濟是穩步放緩的,相信很多市場都可以逐漸適應,但如果是突然下降,就會比較難以應對。絕大多數的意見都認為中國經濟會軟著陸。
問:您如何看待中國政府目前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政策?
答:中國需要重新平衡消費和投資——讓投資更加高效,刺激更多消費,同時進一步擴大需求。這都需要通過經濟轉型來實現。目前時機非常好。一方面,中國經濟仍保持高速增長,預計未來5到10年,就會迎來“劉易斯拐點”。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減少,其流動會減少,導致工資的增長速度快於GDP增速,佔GDP的份額也會增大,消費對GDP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消費是為了當前的經濟增長,投資則著眼于未來的經濟發展。因此,保持增長的核心還是要讓投資更加高效,讓投資能帶動更多的增長。中國的投資情況近年來非常好,這有助於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經濟恢復。目前,高效的投資方式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部分內容。
中國政府對於創新之於增長的重要性有清醒認識。實現創新,良好的教育機構至關重要。教育機構要與産業有機融合,不能只做脫離實際的理論研究。此外,金融業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創新是有風險的,必須有適當的融資渠道,才能使創新變成産品。美國創新能力強,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業發達,資本充足。如果你有一個好點子,可以到風險投資公司去申請資金。此外,知識産權保護也十分重要。(羅春華 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