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碧水藍天 美麗中國—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11日 09時1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 余曉潔、顧瑞珍)保護優先理念確立、生態“保衛戰”打響、環境保護國策入法……黨的十八大以來,轉變發展模式、呵護碧水藍天、建設美麗中國,成為黨和政府的緊迫任務及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

    保護優先: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抉擇

    大範圍霧霾,嚴重水污染,令人憂慮的土壤污染……繼續唯GDP是瞻?還是環保優先?

    “綠與黑”的抉擇,關乎億萬群眾和子孫後代的福祉。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提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吹響了美麗中國的集結號。

    “保護優先理念的提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自然規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化,對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把握更加科學。”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説。

    保護優先,就要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就要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環保問政”倒逼政績考核向“綠色”轉軌的可喜變化在各地涌現。

    貴陽市出臺試行辦法,將生態文明指標納入全市政府部門、官員考核中。環保是否達標成為對幹部工作評價、任免、獎懲及問責的重要依據。全國許多地方有類似探索。

    “要避免打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旗號,仍然固守GDP政績觀。”中科院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毅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意見,包括框架、考核目標、試點示範等。

    生態“保衛戰”:建設美麗中國的集體行動

    呼吸保衛戰、水污染防治、美麗鄉村建設……十八大以來,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抓手”。

    “未來5年,以PM2.5防治為重點,深化大氣污染防治;以飲用水安全保障為重點,強化重點領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以解決農村生態環境為重點,推進農村土壤污染防治。”環保部規財司司長趙華林説。

    一場全民“呼吸保衛戰”在全國打響。

    去年12月,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佈《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求嚴格環境準入,旨在形成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的“倒逼傳導機制”;

    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

    9月,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具體目標: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

    北京、河北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在第一時間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據估算,行動計劃共需投入1.75億元。”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可拉動GDP增長2.39萬億元。”

    與此同時,重點湖泊水環境綜合整治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範圍有序推進。

    環保國策:建設美麗中國的制度保障

    只有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才能真正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規定:“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法律專家認為,這是我國第一次在法律中規定環保國策,代表未來文明發展方向。

    “雖然付出了巨大努力,中國環境質量‘局部有所好轉,總體尚未遏制,形勢仍然嚴峻,壓力繼續加大’。”周生賢説。呵護碧水藍天,需要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護航”。

    人們注意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條條生態“紅線”、環保“高壓線”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生産方式説“不”。

    近日,環保部在其官網公佈了對第三季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督辦查處結果,山西長治市100多家電廠、煤礦、磚廠“榜上有名”。

    高法、高檢出臺的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正式施行,對於觸犯多個罪名的環境污染犯罪行為,司法審判依法“從一重罪處斷”。

    西南大學黨委書記黃蓉生認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應涵蓋考核評價制度,基本的管理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市場化機制,責任追究和賠償制等五個方面。

    用制度管人,按法治辦事,才能建成美麗中國,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潘岳:緊緊圍繞中心 為建設美麗中國作無私貢獻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在29日召開的2013年全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研討會上指出,要清醒認識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和重大挑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環保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無私貢獻。

    潘岳指出,一年來,全國環境宣教系統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定力,弘揚愛崗敬業職業精神,發揚吃苦耐勞優良作風,在輿論引導、社會宣傳、環境教育、環境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為環保事業的不斷推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潘岳説,我國當前環境嚴峻形勢依然未得到扭轉,與公眾對環境的期待相差甚遠,與中央要求相差甚遠,與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要求相差甚遠。在新形勢、新挑戰面前,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宣教工作手段方式更加需要求真務實與開拓創新。廣大宣教工作者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進取意識,勇於擔當,奮發有為。 >>>詳細閱讀

專家學者齊聚環境與發展論壇探討生態文明建設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顧瑞珍、翟玉珠)“第九屆環境與發展論壇及2013中國國際生態環境技術與裝備博覽會”近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北京,在環境與發展論壇上探討生態文明建設。

    中科院院士孫鴻烈説,建設生態文明不僅是環保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更是一個國家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準則、是一個國家意志的體現。我們要用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把握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機遇,推動環保事業取得更大成就。

    “中國的環境保護正處在改革和轉型的關鍵時期,推進體制轉型主要有三大因素,即社會參與力量、公共政策框架和制度機制安排。”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莊國泰説,環境與資源保護中,環境是不可替代的,必須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專家學者齊聚環境與發展論壇探討生態文明建設
· 王國生到湖北省林業廳調研林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 “十二五”以來雲南省多項舉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青海省委召開常委會議部署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
· 吳曉青指出:發揮科技創新作用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鄭國光強調:應對氣候變化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