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民生最關情—黨的十八大以來改善民生新進展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11日 20時2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眼下立冬已過,北方各地相繼進入供暖季。為了讓百姓過個更舒適的冬天,許多城市提前了供暖時間。與此同時,為了整治霧霾,一系列以“煤改氣”“限能耗”“嚴控車”為重點的環境治污行動正在各地加快推進。多管齊下的目標,正是為了百姓溫暖的居所和乾淨的空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發展和民生優先的方針,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醫療、教育、戶籍、社會保障等問題入手,加大民生改善,著力攻堅克難,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正不斷織就織密。

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一項項舉措回應著民生關切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深情的話語展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民生情懷”。

加快解決民生難題、早日補齊民生短板,既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透過國務院常務會議這扇窗,不難發現,民生議題如此集中。一年來,從住房、醫療、教育,到物價、就業、社保等,只要是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就會成為政府工作部署和解決重點。

“早就盼著拆遷了!”71歲的韓嘉瑤老人站在狹窄的院子裏説,住在北梁有“三怕”:一怕下大雨淹了自家的小窩;二怕冬天結冰路難走,三怕上廁所。老人住的北梁位於包頭市東河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城市棚戶區。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在過去5年改造各類棚戶區1260萬戶基礎上,2013年至2017年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重點是中西部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及獨立工礦棚戶區、三線企業集中地區的棚戶區。

在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長張學勤看來,這三類棚戶區改造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像棚戶區改造這樣的“硬骨頭”民生攻堅戰,正在各個領域展開——積極推進縣級醫院綜合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推進廉租房、公租房並軌運行,推進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創業門檻等。

改善民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速放緩,錢從哪來?

一方面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另一方面“挖”錢,盤活存量。中央出臺八項規定,遏制公款消費;國務院提出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要求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對2013年一般性支出統一按5%比例壓減。

同時,一筆筆真金白銀按時撥付民生工程——987.7億元用於城鄉低保補助。22.6億元用於保障57.4萬名孤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5億元中央財政疾病應急救助補助資金,用於身份不明確或無負擔能力患者發生的急救費用補助。221.52億元支持農村危房改造補助……

一個個數據組成了本屆政府民生工作的初步答卷:1至9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66萬人,超出預期166萬人;截至9月底全國新開工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620萬套,基本建成41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98%和87%;到8月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已在23個省份的94個統籌地區開始試點,覆蓋城鄉居民2.1億;物價上升水平溫和可控,可以完成全年3.5%的調控目標。

彰顯民生特色的政策措施,猶如冬日陽光,溫暖著百姓生活。

“兜住底”“補短板”,解決最基本、最迫切民生問題

每年7至9月,都是繁忙的就業季。今年,高達699萬的高校畢業生總量更是前所未有。今年7月,大連市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幫助來自零就業家庭、城鎮低保家庭和殘疾人家庭等困難畢業生實現100%的“兜底”就業。

民生之本乃就業。這種“兜底”就業的措施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出臺並完善,社區裏、高校中,涌現越來越多的就業幫扶平臺。在今年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國家出臺了包括減免小企業稅收、開發公益性崗位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優先對困難群體進行就業扶持。

“社會政策要托底”“構建相互銜接、運行有效、保障特困群眾的兜底制度”“著力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都在強調這一民生思路。

“每年財政對民生的支出都是剛性增長,在保障民生方面政府要做的是保障基本。”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説,“首要任務就是要由政府兜住底線,讓社保安全網實現全覆蓋,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然後再提高標準。”

解廣大群眾燃眉之急,為困難群體雪中送炭。與老百姓緊密相關的“心頭”事中,哪些是要儘快解決的、哪些是必須全力保障的,也就是黨和政府優先要做的事。教育、醫療、社保、社會救助等在內的一張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正在不斷織密,這不僅是提升人民群眾對政府滿意度的必由之徑,也是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重要體現。

空氣、水、土壤、食品安全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關切。多年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失衡讓這些問題一度被忽視,如今成為政府正在全力補上的民生“短板”。

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工作,要求全社會都要本著對下一代高度負責的態度,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讓孩子喝上“放心奶”上升為一項國家行為。

今年以來,國家以食品藥品安全標準體系、監測體系、生産流通全過程可追溯體系、市場準入制度、召回制度、誠信體系等為重點,建立覆蓋各環節、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在環境保護方面,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強化多污染源綜合治理。

“要圍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社會事業、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城鄉統籌發展等領域加快改革,補上短板。”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説。

用改革的辦法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從制度上為所有人創造公平發展機會

10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推進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並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放寬了註冊資本登記和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為民間投資創業去除了“門檻”。

“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目的。改革提高了登記效率,激活了社會創業熱情。”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説。

民生保障安全網同樣需要用改革的辦法織牢。

8月,在四川內江市東興區楊家鎮王家庵村,村民周立新第一次以農民身份辦理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以前由於戶籍限制,只能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比現在差很多。”周立新説。內江市的很多農民都受益於這個打破了戶籍壁壘,城鄉統籌的養老保險方案。

在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國家正積極有效地整體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整合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管理職能,逐步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製度,有序推進公租房、廉租房並軌,地級以上城市將農民工納入保障房範圍。

民生的改善,就需要通過改革在完善體制機制上下工夫,創造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環境。這同樣是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工作的著力點。

今年高考後,全國約3萬名特困地區的考生通過“特殊通道”進入了重點高校學習,讓更多勤奮好學的農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此外,國家還確定在全國高校招生計劃中專門安排18.5萬個名額,由東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在養老方面,今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通過簡政放權,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社會活力,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這正是從頂層設計上積極應對老齡化的突出表現。

此外,在就業方面,國家要求完善公務員招考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加強國有企業招聘活動監管,大力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

以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以改革創新保障民生,以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人們相信,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民生問題將在更高層次上得以解決,越來越多的群眾將能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記者董峻、杜宇、樊曦、何雨欣、楊維漢)

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十八大以來民主政治建設述評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題(記者 崔清新)黨的十八大為我國政治發展道路與政治體制改革描繪藍圖: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一年來,從加強立法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到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從人民有序參與國家事務的手段不斷豐富,到全體公民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在帶領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我們黨推動民主政治建設的決心與力量始終堅定。詳細內容>>>>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十八大以來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述評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王希、劉錚)十八大以來,我國努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不斷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子,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改善外貿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一系列重要舉措將擴大開放與體制改革相結合,為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詳細內容>>>>

 
 
 相關鏈結
· 碧水藍天 美麗中國—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述評
· 實現中國夢的保障—十八大以來民主政治建設述評
· 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十八大以來民主政治建設述評
·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十八大以來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述評
· 十八大以來民主政治建設、經濟體制改革述評|外媒
· 實現中國夢的保障—十八大以來民主政治建設述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