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堅持穩中求進實現良好開局-2013中國經濟發展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09日 20時4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2013年,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這是應對多重挑戰的一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近年來少有的複雜嚴峻局面,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預期明顯波動。

    這是穩中求進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宏觀決策保持定力,調控方式不斷創新,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統籌施策精準發力,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的良好開局。

    保持政策定力,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歲末年終,東莞,三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平正為轉産前的準備工作忙裏忙外。公司前不久貸款更新了設備,打算從生産利潤微薄的臺式電腦電源轉向附加值更高的平板電腦電源適配器。

    然而,就在上半年,這家小企業還在為生存發愁。“訂單大幅減少,成本上升又快,公司經營困難。”謝平説,“國家出臺了不少幫扶小微企業的好政策。現在,終於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宏觀形勢也有所好轉。我們要抓緊轉型升級,為今後發展做準備。”

    今年以來,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復蘇進程遲緩,部分新興經濟體陷入增速下滑、通脹再起的“兩難”困境中;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種種矛盾疊加之下,中國經濟面臨嚴峻形勢。

    一季度,中央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5月下旬開始,銀行間市場出現“錢荒”現象;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下滑……

    困難面前,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保持住了政策定力;同時,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深處著力、精確發力,推出一系列旨在釋放內需潛力、化解過剩産能、減輕小微企業負擔等政策措施。

    “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增強了市場的信心,形成了對經濟發展新的支撐,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

    這是一份經濟企穩回升、市場信心增強的成績單。

    下半年,中國經濟初步扭轉連續下滑勢頭,穩住了一個良好的基本面。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速比上季度反彈0.3個百分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穩中略升。從10月主要經濟指標看,這一企穩回升勢頭將得以延續。

    經濟企穩回升,市場信心增強。此前一度唱空中國經濟的外資機構改變了看法,花旗銀行、瑞銀集團等近來紛紛上調了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

    這是一份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成績單。

    經濟增速企穩回升為進入“第二季”的中國經濟穩住大局,經濟結構也出現可喜變化。

    第三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迎來了春天。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速快於第二産業0.6個百分點,佔經濟總量的比重提升至45.5%,網購出現爆髮式增長,僅“雙十一”一天,天貓、淘寶成交額達到創紀錄的350億元。

    與此同時,民間投資增速止跌回穩;國內消費市場穩中有升;全國糧食總産量首次突破6億噸大關,歷史上首次實現“十連增”;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工業增速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在結構調整上步伐較快。

    這是一份惠及民生、共享發展成果的成績單。

    今年以來,隨著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力度的加大和社會管理職能的強化,發展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增加就業和穩定物價好于全年預期目標。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66萬人,提前超額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目標;1至11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2.6%,低於全年3.5%的調控目標。

    人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困難群體幫扶工作取得實實在在進展。截至目前,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在23個省份的94個統籌地區開始試點,覆蓋城鄉居民2.1億……

    用改革的辦法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不用前置審批,不用認繳資金全部到位,不用住所産權證明,昨天交材料,今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11月20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福田分局辦事大廳裏,剛剛辦好企業註冊的深圳市平安達金晨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韋先生言語中透出興奮。

    三年前,韋先生和朋友就想創辦一家小微企業,但由於門檻太高,一直拖著。今年3月深圳實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後,他們終於順利邁出自主創業的第一步。

    “改革帶來‘一箭三雕’的好處。”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徐友軍説,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30%,促進了經濟增長;新增市場主體中私營企業增長勢頭最猛,促進了結構調整;新增就業120萬人,促進了民生改善。

    今年以來,改革猶如一條紅線,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

    大刀闊斧精簡機構,自我革命簡政放權。今年以來,國務院已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簡政放權成為深化改革的“馬前卒”和宏觀調控的“當頭炮”。

    此後,一系列有利於添活力、穩增長的改革措施密集推出:放開貸款利率管制,使民間資本的市場能量得以強力釋放;建立上海自貿試驗區,使外貿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對小微企業暫免增值稅和營業稅,使市場主體減輕負擔、快步前行……

    “減少行政審批,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為企業減負鬆綁,這些舉措意在激活市場活力,為中國經濟提供內生動力。”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

    改革,撬動了轉型升級。

    2012年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在上海先行先試,今年8月1日試點擴圍到全國,預計全年減稅超1200億元。從試點情況看,改革推動了現代服務業發展,實現了二三産業融合,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中央並未簡單使用短期刺激政策推高經濟增速,而是堅持通過改革推進轉型升級:資源價格改革,倒逼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鐵路工程建設和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對民間資本開放,優化投資結構激發新的活力;科技體制改革強化産學研一體化,為中國經濟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代表穆爾塔扎·賽義德指出,面對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局面,中國領導層專注結構性改革,將推動中國經濟不斷釋放正效應。

    改革,促進了公平正義。

    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近日發出通知,從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住房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鋒指出,這一改革將解決當前存在的兩項制度準入門檻、保障標準不同,不能調劑使用等問題。

    站在更高的民生保障起點上,單靠政府投入越來越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需求,必須用改革的辦法,創造更有利於保障民生的體制機制。

    今年以來,多個領域的民生改革持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初步為農業人口落戶城鎮開闢通道;縣級醫院改革直指“以藥養醫”,擠出藥價水分;提高了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教育公平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即使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中央也注重以改革統籌各項工作,成為今年以來宏觀管理方式的最大創新,是今年能夠實現良好開局的關鍵所在。”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聶高民説。

    時至年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總方向、時間表等,並對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其中,經濟體制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當前,各地各部門正在抓緊貫徹決定精神,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喚之欲出。

    “經濟體制改革將發揮‘火車頭’牽引作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指出,當前我國存在的最突出最根本問題還是發展問題,下一步發展面臨諸多難題和風險,通過加快經濟領域改革將釋放更多發展動力。

    站在新的起點上,放眼長遠,把握主動,創造新機遇,拓展新空間

    從更廣的視野看,中國經濟的良好開局,還為明年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新機遇,拓展了新空間。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雖然中國經濟正在承受轉型升級的陣痛,但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遠未完成,龐大的內需仍未充分啟動;中國製造業産業鏈條完整,服務業正在加速發展,沒有理由對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失去信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説。

    特別是新型城鎮化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拓展巨大的內需空間。專家認為,中國城鎮化率至少還有20個百分點的提高空間,蘊含著城市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巨大投資空間,潛藏著農民變市民後支付能力提升的龐大消費市場。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明確,明年要出臺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中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少新的有利支撐和難得機遇。

    就在幾天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頒發三張4G牌照,中國進入高速無線上網時代。歷史經驗表明,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的部署可以直接和間接地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3G發展頭三年,直接帶動投資4556億元,直接帶動增加就業崗位123萬個。

    “隨著4G網絡的建設部署和4G新業務的不斷推出,拉動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崗位的效果將更加顯著。”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張峰説。

    此外,國家對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産業、信息消費、健康服務業、養老服務業等投資消費新增長點也在今年進行了具體部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效應將在明年進一步顯現。

    改革,將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最大機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將進一步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聶高民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中的每一條的細化、落實,都能給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持久動力。

    12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資本項目開放被視為最大的亮點。業內人士分析,上海自貿區內企業由此可以通過海外融資來償還國內貸款,財務成本將大大降低。

    目前,工商總局正在抓緊做好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準備工作,包括研究提出修改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議等。改革一旦全面推開,將極大地減少創業成本,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強化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

    “用好城鎮化紅利、內需紅利和改革開放紅利,將全面釋放中國的發展潛力,足以支撐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健康平穩發展。”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

    展望國內外經濟形勢,既要看到有利因素的一面,也要看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世界經濟仍未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國內投資、消費均遭遇不同程度“瓶頸”制約,企業經營仍然比較困難,微觀主體投資創業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産能過剩、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産市場調控等難題仍待妥善解決。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

    站在新的起點上,只要我們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改革貫穿于經濟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紮實工作,銳意進取,就一定能夠創造中國經濟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記者陳二厚、張曉松、劉錚、雷敏、齊中熙)

 
 
 相關鏈結
· 中國經濟"辭舊迎新"之三--中國經濟的亮點和難點
· 中國經濟"辭舊迎新"之二--在"大減速時代"脫穎而出
· 圖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
· 經濟學家郝福滿:中國經濟走在正確的發展方向上
· 圖表:八大數據攀升顯示中國經濟初現企穩向好趨勢
· 中國經濟:企穩回暖變化明顯 穩增長政策效果顯現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