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王賢、付昊蘇)中科院一課題組近日研究發現北京PM2.5的六大重要來源,並揭示了不同季節、不同區域內的污染源分佈情況和貢獻率。這一研究成果為找出霧霾成因、加強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霧是天災,霾是人禍,PM2.5是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研究結果顯示,北京PM2.5的六大來源中燃煤、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佔到近七成,這一研究成果雖然是基於2010年之前的抽樣數據,但對了解北京地區的霧霾情況十分重要。
飽受霧霾之苦的並非只有北京。數據顯示,今年我國有100多個城市遭遇空氣重度污染,安徽、浙江、江蘇、上海等13地還創下霧霾天數的“歷史紀錄”。不同地區不同時期霧霾成因也不盡相同,需要有關部門和專家持續關注。
國務院發佈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改善空氣質量的十條措施,多地也已打響了治理霧霾攻堅戰。北京市聚焦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細化提出了84項重點任務;河北開始壓縮煉鐵和煉鋼産能;上海會同江蘇、浙江及有關部委籌建“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遼寧省對空氣質量超標的城市開出了“霧霾罰單”……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大氣污染問題是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長期積累形成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果。在長期堅持中一步步推進,“治霾靠颳風”的尷尬終會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