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打好交通扶貧攻堅戰
楊傳堂
扶貧開發是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最突出、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新時期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要致富,先修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先頭部隊,交通運輸部門在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中應當大有作為。
一、從實際出發科學籌劃
貧困地區絕大多數位於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落後的地方,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基礎設施尤其薄弱,既是全國交通運輸發展的“短板”,也是國家扶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嚴重制約了其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以鐵路、公路、民航機場、郵政線路為骨架的綜合運輸網絡正在形成,為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歷史、自然、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需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對外通道不暢,高速公路斷頭路較多;國省幹線規模偏小,技術等級偏低;農村公路水平不高,防災抗災能力薄弱;客貨運輸發展滯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
交通運輸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決定了扶貧攻堅必須交通先行。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交通扶貧的主戰場,加快構建立體化、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有利於儘快改變滯後面貌,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引導其改善空間佈局、調整産業結構、紮實推進城鎮化進程;有利於增強其承接國內和國際産業轉移的能力,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破解發展困局、釋放發展潛力、發揮後發優勢奠定基礎;有利於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貧困人口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為儘快改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落後面貌,交通運輸部按照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部署,充分考慮片區的自然條件、發展能力、環境承載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堅持實事求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確定片區交通運輸發展目標,研究編制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綱要(2011—2020年)》和11個片區專項規劃,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涉及的19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分別簽署了共建協議,推動交通扶貧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創新發展。
到2020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將初步形成以幹線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幹線、民航機場、郵政線路為骨架的綜合運輸網絡,國家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具備條件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以瀝青、水泥路為主)、通班車,基本建立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城鄉客貨運輸服務效率明顯改善,農村公路服務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高,交通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
二、完善網絡提升能力
以解決制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瓶頸為契機,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構建“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著力提升運輸體系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讓特困地區人民共享交通運輸改革發展成果。
加快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是許多貧困地區最基礎甚至是惟一的交通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生産生活服務設施。把農村公路作為交通建設的重中之重,顯著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為脫貧致富打下堅實基礎。“十二五”期間分別建設通鄉鎮、通建制村瀝青(水泥)路1.07萬公里和22.2萬公里,解決400多個鄉鎮、3.9萬個建制村的通暢問題;以加強縣鄉連通、促進資源和旅遊開發為重點,加快縣鄉公路改造,建設一批對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縣際出口路、旅遊路、資源開發路,建設規模為1.7萬公里。“十三五”期間,繼續推進剩餘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建設,加大縣鄉道建設改造的支持力度。
加快高速公路建設。統籌考慮國家高速公路大通道的貫通,全面提高片區對外通道的運輸能力。以國家高速公路為建設重點,打通重要通道的斷頭路和瓶頸路段,有序推進新增國家高速公路和國務院批准的區域規劃內明確的高速公路建設,儘快建成區域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十二五”期間,建設規模約1.07萬公里。“十三五”期間,基本建成新增國家高速公路和國務院批准的區域規劃內明確的高速公路。
加快國省幹線公路建設。以省道為主,打通省際、縣際斷頭路,完善區內路網,建設一批連接重要資源開發地與旅遊景區、對經濟發展有突出作用的公路,增加區域發展能力。著力提高國省道中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加強通縣二級公路建設,強化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路段建設,加強各片區內部及其與周邊區域聯絡的幹線公路建設,“十二五”期間的建設規模約2.9萬公里;“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加大普通國道和省道的建設力度,提升幹線公路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加快公路客貨運輸場站建設。加快縣城老舊客運站改造,依託農村公路建設同步推進鄉鎮等級客運站、建制村汽車停靠點建設,儘快形成以縣級客運站為龍頭、以鄉鎮客運站為重點,以建制村汽車停靠點為輔助,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村客運站場體系。“十二五”期間,改造或遷建272個老舊縣級客運站,建成4000多個鄉鎮等級客運站和8萬多個建制村汽車停靠點。“十三五”期間,繼續推進縣級客運站改造、鄉鎮等級客運站和建制村汽車停靠點建設。
加快客貨運輸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改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出行條件,提高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努力構建客運服務網絡,統籌城鄉客運發展,提高農村客運通達深度和安全水平,實現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推進建制村通班車工程。努力構建貨運及物流服務網絡,推進農村生産生活資料配送網絡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客運班線分佈廣的優勢,推進片區公路客運班車帶運小件郵件、快件試點,推進與物流相配套的運輸場站、倉儲、信息平臺等設施建設。發揮郵政系統在農村地區的基礎網絡體系、認知度和市場佔有率優勢,支持郵政企業全面參與農村物流網絡建設,積極開展運郵合作和連鎖配送業務。
加快內河水運建設。加強具備條件的地區的對外水運通道建設,進一步完善區域內重要航道及庫(湖)區水運基礎設施,推進內河港口規模化、專業化發展,進一步適應區域物資水上運輸需要。“十二五”期間,改善、新增3633公里航道,新增121個碼頭泊位。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能力建設。充分考慮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自然條件特點,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區域交通發展的基本前提,把發展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作為重要任務,靈活確定適宜當地特點的技術標準和指標,集約節約利用資源。特別要強化安全發展理念,加強危橋改造和安全防護設施建設,不斷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安全水平,確保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
三、多措並舉合力推進
打好新一輪交通運輸扶貧攻堅戰,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在注重規劃引領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強化支撐,創新機制、統籌協調,形成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整體合力。
穩步推進規劃實施。貫徹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總要求,確保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認真組織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綱要,處理好近期與遠期、需要與可能的關係,合理安排好“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的建設內容,紮實做好相關項目安排和對接,加強項目管理,嚴格工程質量,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車購稅資金對交通扶貧的支持力度,考慮到交通建設成本上升、地方配套能力不足的實際困難,交通運輸部在“十二五”規劃向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傾斜支持的基礎上,將“十二五”車購稅預期增量資金的絕大部分投入到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主要用於提高補助標準而非擴大規模,其中普通國道補助標準在“十一五”基礎上提高了2.6倍以上,通鄉鎮、通建制村瀝青(水泥)路補助標準分別提高了1倍和1.5倍。加大各級地方財政對交通的投資力度,依法實施優惠的稅收和土地政策等支持普通公路建設,統籌使用各級各類扶貧資金並向交通扶貧建設項目傾斜。結合新農村建設和一事一議制度,鼓勵農民自願投工投勞投資參與交通扶貧建設,積極爭取以工代賑資金用於農村公路建設,鼓勵企業、個人捐資捐助支持交通建設。
加強科技人才支撐。強化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公路建設、災害防治、綠色環保、安全應急等技術的研究,加快新技術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中的推廣應用。建立人才交流培訓機制,部與相關省區市加強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基層公路建設、管理、養護等交通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進一步幫助貧困地區培養交通建設技術、管理人才。
完善協作聯動機制。營造政府部門、社會力量和廣大群眾共同支持和參與交通建設的良好氛圍。強化部省協調聯動,在規劃編制、項目審批、資金安排、示範試點建設等方面共同研究和推進。強化省際協調聯動,加強跨省際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銜接,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強化部際聯動,發揮好部際聯絡會議的平臺作用,互相支持配合,發揮行業優勢,實現合作共贏。
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健全交通扶貧規劃執行的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建設項目決策、資金使用管理、工程建設進度、質量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力度。強化審計監督,確保交通扶貧建設資金高效、安全運行。建立完善交通扶貧統計制度,加強交通扶貧建設情況的統計監測、分析評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加快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是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助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基礎工程,我們將按照中央決策部署,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畏艱難的精神面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統籌安排的工作措施,不斷取得交通扶貧攻堅戰的新勝利,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服務保障。 (作者: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