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家寶總理同3所大學畢業生代表面對面談成才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6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9年5月3目、6月5日和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後到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湖南大學看望廣大師生,並與部分應屆畢業生代表座談。溫家寶總理分別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以及青年人教育、成長、前途等問題同大學生進行了面對面交談,回答了大學生提出的問題。溫家寶總理的談話對廣大青年學生把個人命運同國家前途緊密結合起來,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報國大有裨益。中國青年報從24日起連續刊登溫家寶總理的3篇談話。

2009年5月3日溫家寶同清華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談話

    這是溫家寶在校園裏同學生們親切握手。5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清華大學,與一批即將赴祖國西部和基層就業的清華大學應屆畢業生代表座談。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溫家寶:學校黨委和校長轉給我莊原發等20名同學的聯名信,邀請我五四青年節來跟大家座談。我應約來啦。

    我記得,2003年SARS暴發的時候,5月4號我也來到這座圖書館和同學們座談。那批學生大概早已經畢業了。記得當時一位男同學問我,他説,總理,我聽説到天暖和的時候,樹葉子綠了,SARS病毒就會消失了。他接著説,如果我們祖國是一棵參天大樹,我們都是這棵樹上的一片葉子,那麼總理您是樹的哪個地方?我馬上回答,我和你們一樣,也是一片葉子。果真像他講的,到6月份以後,天氣熱了,我們戰勝了SARS。後來,我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的時候,講了這個關於大樹和葉子的故事。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愛和青年人在一起,特別愛和青年交談。我絕不會用教訓的口吻和青年人交談,因為我是一個普通的人,就是説人具有的我都具有。我有優點也有缺點,有長處也有短處,有強項也有弱項,就和你們一樣。我這次來,是和你們談心,是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間的談心,不要長篇大論。我知道今天在座的不少是畢業生,而且不少是自願到西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你們一定有很多想法要跟我説,我希望這次談話能對你們有所啟發,在你們今後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能得到力量,或者説能記住今天的事情,我就感到非常高興!

    明天是“五四”90週年,這是一個十分應該紀念的日子。民主、科學、愛國,是我們紀念“五四”應該牢牢記住並且大力發揚的精神和傳統。我今天要講的第一點,就是每一個青年的前途離不開國家的前途,沒有國家的前途就沒有青年的前途。我們國家是大有希望的,是有光明前途的。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將會給每個青年創造用武之地。我要講的第二點,就是國家的前途也離不開青年的前途。一個國家的希望就寄託在青年身上,寄託在你們身上。沒有青年的犧牲和奮鬥精神,沒有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這個國家也是沒有希望的。這兩點是互相聯絡的,歸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

    隋少春:去年底,系裏安排我到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參加就業實踐。期間,成飛數控加工廠的廠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在製造殲-10的過程中,成飛原總經理、共産黨員楊寶樹同志以廠為家、日日夜夜和員工們奮鬥在一線,最後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他熱愛的航空事業。當時,我下定決心要和這些有骨氣的航空人一起奮鬥。您曾説過汶川地震救援工作我們租借外國的直升飛機這很刺痛您的心,您讓我們立志製造中國自己的飛機。我們會牢記您的教誨,我們要造中國自己的大飛機、強飛機。我有一個夢想,今天也想和您有個約定,希望將來您能成為我們的用戶,您能乘坐我們親手造的飛機出訪。

    溫家寶:剛才發言的隋少春同學要到飛機工業公司去工作。我曾經在《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讓祖國的大飛機翱翔藍天》。自主研發製造我們的大飛機,是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我深知,我們製造大飛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要製造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的大飛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必須在國際市場上使我們的飛機有很強的競爭力,做到安全、舒適、經濟,這是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發動機、材料、電子,是飛機三項關鍵技術,要突破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我希望你能夠在航空事業上勇於獻身,作出貢獻。

    王偉然:總理您好!我認為,我們這一代傳承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科學發展,成才報國”,這也是我們學校正在進行的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為了踐行這一要求,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更好地理解社會,提升自己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承擔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做準備。因此,我們注重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積極參加校內各類學術交流活動,革命歌曲合唱比賽和傳統文化講座等文化活動,以及師生校園長跑等體育活動,不斷積累知識、鍛鍊本領和培養綜合素質。我們有信心踐行科學發展、立志成才報國,更好地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作貢獻。

    溫家寶:王偉然同學在發言中提出要科學發展、成才報國,這兩句話提得很好。我在大學也做過研究生。我記得畢業那天晚上,在北京站上了一輛擁擠不堪的火車到西北去,一路也沒有座位。當時我的心情就如同你們現在的心情一樣,我想無論多麼艱苦,我都要堅持下來,我覺得我能做到這一點。現在已經過去40多年了,回想我自己成長的路,我想告訴同學們,要做到成才報國,前進的路並不是平坦的。如果沒有深刻的覺悟,拿不出剛毅的意志力,下不了艱苦卓絕的苦功夫,做不好腳踏實地的準備,那是實現不了自己所期待的目標的。我相信同學們在人生的摔打中,會做到這四點,會實現科學發展、全面發展、成才報國的理想。

    程莉:我是上海人。“5·12”大地震之後,我就有為災區同胞做點什麼的想法。去年7月初,我去汶川進行實地調研,親眼目睹災區震後的慘狀。當地群眾所體現的那種樂觀和堅韌,當地幹部那麼繁重、艱苦的工作,更是深深觸動了我。當時有一位當地的幹部問我:“我們現在很需要人,像你這樣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的上海姑娘願意來我們這裡工作嗎?”我當時沒有立即回答他。回學校後,當看到汶川縣也有招人計劃時,我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汶川縣的選調生。在我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兩赴成都考試,最終順利被錄取並正式簽約。幾乎每個人都會問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決定,其實想法並不複雜。我覺得,現在還有什麼能比災後重建更有意義的工作呢?還有什麼能比到基層第一線了解國情,與人民群眾在一起更有價值、更長才幹的工作呢?

    溫家寶:程莉同學自願報名到地震災區四川汶川縣工作,我非常讚賞你的勇氣。一個上海姑娘到地震災區去工作,了不起!

    提起汶川,我心裏有説不出來的感情。那是地震中心。地震過後,我到汶川映秀鎮,是坐直升飛機去的,因為所有的路都不通。當時汶川最大的一所中學——璇口中學已經全部垮塌了,廣場上滿地躺著的都是受傷的群眾。看到這個情景,我心裏非常難受。我覺得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救傷員,決定向中央請求派直升飛機。我一開口就提出100架。中央是支持的,調動了部隊的直升飛機,加上民航的直升飛機,共130多架。這樣一架一架直升飛機把傷病員運出來救治。我第二次到汶川,在映秀開了一個中外記者招待會。當時我滿身都是土,因為聯合國秘書長的飛機比我來得晚,他的飛機在天上盤旋,把廢墟上的塵土都帶起來了。但是那是激動人心的一刻,我向他們介紹了中國人民抗震救災的情況。後來我還去過幾次汶川。最近的一次,那就是在汶川過的除夕。汶川的老百姓很好啊,那裏有羌族、藏族、漢族,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區。通過這次抗震救災,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人民的愛。我以為,對人民的愛和奉獻,是人的道德、情操最崇高的表現。

    汶川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因為地震的破壞,現在許多樹木倒掉了。但是那裏仍然是很美的,那裏的人民是善良和勤勞的。我家裏至今還珍藏著一個羌族的棉背心,那是幾十名婦女一針一線給我縫的,我將群眾的深情厚意埋在心中。那裏的建設需要恢復,那裏的學校需要教師,整個汶川需要人才。其實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是我們國家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一個重要象徵。我希望,你能夠在那裏做好你的工作,和那裏的人民打成一片,既是上海人,又是汶川人。

    這是一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向溫家寶贈送一幅名為《祖國·大地》的繪畫作品。 5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清華大學,與一批即將赴祖國西部和基層就業的清華大學應屆畢業生代表座談。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李強:2005年1月我赴山西農村參加社會實踐,撰寫的調查報告經范敬宜院長推薦給您,沒想到幾個月後得到了您的回信。您的回信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從事新聞事業,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而責任心之來源在於對祖國和人民深刻的了解和深深的熱愛。”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對祖國和人民深刻的了解,來源於實踐。新聞專業的學生,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大學六年,我利用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足跡遍及祖國近30個省級行政區,這讓我對祖國有了相當的了解,對我所遇到的普通人産生了深深的熱愛,更讓我感受到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我還有一個請求,我們看到,總理您出訪的時候,經常在當地的大學發表演講。國外政要訪華的時候,不少也來清華大學作演講。我們希望您也為清華師生作一次演講。

    溫家寶:李強這個名字我一聽就熟,一時沒想起來,後來想起《鄉村八記》,我就想起來了。那是原《人民日報》的總編輯范敬宜轉給我的。你那篇調查是很厚的,我看了以後很有感觸。我想起我上學的時候,假期幾乎沒有回過家,我都利用做農村調查。我的農村調查嚴格地説是從學校開始的,而且跟農民睡在一個炕上。這個我的很多同學都可以證明。因此,我給你回的信確實是在用心講話。我講的中心是責任。一個青年對社會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你將來要做新聞工作者,一個新聞工作者對社會也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我認為這種責任感的來源,就在於對國家的深刻了解和對人民深深的愛。沒有這兩條,責任感的基礎就是不牢固的。無論做什麼工作,始終要牢牢記住,你對社會承擔責任。這樣才能做到用心講話,用心做事,用心寫文章。我希望你做一個好的記者。

    大家提出希望我能來清華演講。其實,我在國內大學的演講也不少。我不知你們在網上看到沒有。我自己覺得講的最好的是兩篇,一篇是在同濟,就是仰望星空的那篇,我完全沒有稿子,即席講的;還有一篇是在河海大學,也是沒有稿子,在大操場上講的。我還欠清華一篇演講。

    鄒聖蘭:我是湖南人,新聞與傳播學院大四的學生,我打算今年畢業之後去西藏做村官。至於為什麼去西藏當村官而不是當記者,我想起您去年給浙大14位同學的那封回信中説的話。您説,在中國不懂農村就不會真正懂國情。對大學生來説,無論將來從事什麼工作,了解農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課。因為父親在機關工作,所以我一直是在小城鎮長大的,而且從小都只專注于學習,對農村的情況了解甚少。我覺得如果不補上這一課,我一輩子也不可能真正成為人民的記者,所以當我得知西藏大學生村官的報名通知後,我打消了留在京城當記者的念頭,打算紮根西藏,在那邊踏踏實實地幹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直到和藏族同胞打成一片。

    閻偉隆:我是美術學院即將畢業的本科生。我和聖蘭一樣,也申請了去西藏做大學生村官。總理,我知道您本科畢業時,曾經寫血書要求去西藏工作,這對我的激勵非常大。您還説,做地質的,應該在大山裏,而不應該在城市。前幾天聽説總理要來清華,我和同學們非常激動,所以就連夜以您在西部從事地質工作為題材創作了一幅畫,取名為《祖國——大地》,其實我們就是想表達,我們這一代青年也要以您為榜樣,拿出寫血書的精神,擔當起建設祖國、守衛祖國的重任。

    溫家寶:鄒聖蘭、閻偉隆兩位同學志願到西藏去做村官,我深受感動。這確實是一個不容易做出的決定。你説到我本科畢業時,曾寫血書要求去西藏工作,那是事實。我也確實説過做地質工作的人,應該在大山裏而不應該蹲在城市裏的話。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沒準備考研究生,寫了兩份血書,要求到西藏去。我不是號召你們都寫血書啊,因為我那個時代和現在不同。後來,學校非要我考研究生,實際上也非要取我做研究生。那時研究生不像現在那麼多,我又做了兩年多的研究生。畢業後我就到西北去了。我是可以留在北京的,但是我志願到西北去。

    我有一個信念,這也是我讀書時記在本子裏時常默念的話,就是一個人要勇於吃苦而絲毫不叫苦。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我為什麼向你們説這一點呢?我要告訴你們,西藏是艱苦的。我在做地質工作的時候,每天早起晚歸,翻山越嶺。搞區域地質調查需要填圖定點,就是你要到那個地方,經過實際的觀測、記錄、素描、取樣,才能把這個點確定下來,填在地形圖上,變為地質圖。有些人怕累,他們就定一種“遙控點”,因為有時為定一個點要爬幾百米上去,所以他們離很遠就把這個點定了,實際上沒上去看,也寫一通。這種事情我一件都沒做過,這就是我要告訴同學們的。違背良知的事情,我一件都不做。我寧肯多爬幾百米的山,累了把那裝滿石頭的揹包往山邊上靠一靠,歇一會兒。我不敢坐下來,坐了就站不起來了。但是我絕不會弄虛作假。

    你們到基層去,當村官,而且到西藏去,這確實是了不起的事情,應該受到全校的讚揚和鼓勵,青年們應該向你們學習,但是你們也要做好吃苦的準備,迎接困難的準備。什麼能夠使你們的心靈永遠明亮,而不至於後悔?那就是你們的理想、信念。把自己一生獻給人民。這就像一盞明燈,永遠在你們心裏點燃,並且照亮你前進的方向,不要退縮。

    現在回過頭來又要説一句話,就是“行行出狀元”。任何工作崗位,特別是艱難困苦的工作崗位,可能更會造就一個真正的人、全面發展的人和有益於人民的人。我相信,你們經過西藏的鍛鍊,會很快地成熟起來,成長起來,成為一個于國家於人民有用的人。那時回憶你這段經歷,你會感到一點遺憾也沒有。

    袁麗萍:總理您好!兩年前,我是新聞學院本科四年級一名普通的學生,後來擔任清華大學首屆文科國防班的輔導員,與19名國防生相聚到一起,深受他們的感染。去年11月份,我正式成為清華在研究生階段轉為國防生的第一名同學。我認為現在國防建設需要我們青年人投身其中,我也渴望著能用自己的所學為祖國的國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作為一名清華女生,我愛紅粧,但我更愛那身代表著守衛國土重任的綠色軍裝。我們清華國防生願追尋前輩的足跡,投身國家需要我們的地方,在綠色軍營中實現以身許國的夢想,踏踏實實為祖國工作50年。

    溫家寶:袁麗萍同志將來要做一名國防戰士,這是非常光榮的。如果你熟悉歷史的話,我們許多值得敬仰的歷史人物,他們為了祖國的統一、安全,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鴉片戰爭以後,大家知道最有名的就是林則徐,我曾經引用過他的詩,作為我擔任總理的座右銘,那就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在答《泰晤士報》記者問的時候,還引用過一個在守衛疆域上有過功勞的人——左宗棠的話。左宗棠在結婚的時候,門上貼著一幅對聯,叫做“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大家知道這句話吧!他們都曾南征北戰。部隊是青年人鍛鍊成長的熔爐,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建設時期,部隊都涌現了許許多多英雄與模範人物。我希望你把自己獻身國防事業,守衛祖國的安全,守衛人民的安寧。你一生所從事的事業是光榮的,是值得驕傲的。你在清華這些年學習的收穫,一定會用到你今後的工作中去。

    艾裏肯江:作為來自祖國邊疆的少數民族青年之一,我想談談自己成長經歷中感到最為幸福的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能夠有機會進入清華大學,在人生最寶貴的大學時代,與祖國各民族最優秀的青年一起成長。我想,每一位同我一樣的少數民族青年,在成長中無一例外會感受到這種處處體現包容與關懷的親情,體會到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幸福與自豪。第二件事就是自己能夠在新疆的人才吸引政策與學校的積極幫助下,回到家鄉工作,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事業平臺。前幾天,我實地參觀了我即將工作的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提出要打造“中國向西開放,面向中亞的新經濟平臺”,要打造新疆經濟發展的人才高地。這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比留在北京更為廣闊的發展舞臺。我想,我們這一代各族兄弟姐妹,一定能夠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托,將家鄉穩定好,建設好,無愧國家的培養與家鄉的養育之恩!

    溫家寶:艾裏肯江同學畢業後要回新疆工作。那裏既是你的家鄉,也是祖國的邊疆地區。像新疆、西藏、內蒙古這些少數民族地區非常需要人才,人才難得。新疆是個好地方,面積佔全國領土的六分之一。南疆、北疆我幾乎都跑遍了,那裏礦産豐富,石油、天然氣、煤炭、有色金屬都有,特別是農牧業、工業發展很快。由於西北地區環境艱苦,還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特別是需要大批青年人參加邊疆的建設。你將要回到烏魯木齊,烏魯木齊是有一個很有名的開發區。最近新疆的王樂泉書記到我那裏去,他跟我談到新疆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考慮,他想把烏魯木齊的經濟、社會發展能夠更提高一步。現在,中亞一些國家的人到烏魯木齊,都感覺到中國發展太快了,變化很大。當然,整個新疆發展也不平衡,像南疆一些地區,那裏的老百姓還比較困難。總之,在學校我們對少數民族同學要一視同仁,而且特別照顧。在工作分配上,我們也要優先安排好少數民族的畢業生,儘量使他們學有所用,用到自己家鄉和民族地區的建設和發展上。我希望,你把在清華學習這四年,加上讀研究生共六年所積累的知識,連同你與各族同學培養起來的深厚情誼,帶回烏魯木齊,帶給新疆人民。

    今天參加座談的還有許多在校生。最後,我想再向你們講幾句話。我願全體在校的同學們做一個德、學、才兼備的學生。就是説,通過大學的學習,要培養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學會學問,做一個有知識的人;要有才具,做一個能為人民作出貢獻的人。這就是我對青年人的希望!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溫家寶主持常務會議部署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 溫家寶在湖南考察:要堅定實施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
· 堅忍不拔 戰勝困難——溫家寶總理西安考察記事
· 溫家寶:青年人要把自己命運和國家命運連在一起
· 溫家寶參加世界讀書日活動:讀書好 好讀書 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