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家寶發表文章:高度重視林業的改革和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17日   來源:求是

高度重視林業的改革和發展

溫家寶

    一、關於林業的改革

    我國林業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這場改革是農民的創造,是基層的經驗,它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一樣,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前兩年,我到江西、遼寧等省調研,看到那裏的基層幹部和農民自發地開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他們把這場改革用3句話來概括,叫作“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這場改革極大地激發了林區農民的生産積極性。我們國家的一個基本國情是,耕地面積少、但林地面積大。全國有林地43億畝,屬於集體所有的林地有25億畝,超過了耕地的數量。在全國43億畝林地中蘊藏著極大的林業發展潛力和空間。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林業的改革和發展。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生産關係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農村生産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它不僅有利於促進林業發展、農民增收,而且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我認為,這場改革的重大意義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也就是説它剛剛開始,方興未艾。我去江西考察之前,對林業改革中有些問題如何解決還不是很清楚,但在實地考察中都有了答案,是農民和基層用他們自己的智慧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建立和完善了制度。比如説,集體林地當中有珍貴樹種,農民知道這些樹種要保護,他們在每棵樹上都挂上了鐵制的標簽,標明樹種名稱,一律不準砍伐。原來每年森林防火要靠幹部動員,現在不用了,農民認為這是自己的事情。因此,變“要我幹”為“我要幹”,這就是“有恒産者有恒心”。只要給予農民長期、穩定、有保障的林地承包經營權,他們就會像經營和愛護自己的財産一樣經營和愛護林地。他們從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因此煥發出極大的積極性。林地所有權還是集體的,但是經營權是農民的,而且這個經營權是長久不變的。我們依據林業的特點規定了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更長的時間,70年不變。過去我講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30年不變就是長久不變,70年不變更是長久不變。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定心”。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非常重要,它在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在農業發展中,在農民增收致富中,在改善生態、應對氣候變化中,都將會産生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我們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毫不動搖。這個文件要求,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集體林地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農民的心情是迫切的,但我們的工作既要堅決又要細緻紮實地做好。第一,明晰産權,切實給予農民平等的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要給農民吃“定心丸”,讓農民感到他們擁有的林地承包經營權是長期、穩定、有保障的,不會改變。第二,放活經營,切實讓農民在林地經營中得到實惠。既達到保護生態和綠化國土的目的,又使農民增産增收。農民種什麼、怎麼種,應該由農民自己決定。政府可以提出要求,給予引導,但是要確保農民對林地的自主經營權。只要把經營放開搞活,農民就能在這25億畝的集體林地上做出林業發展的大文章。對此,我堅信不疑。第三,加強扶持,切實給農民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當農民獲得林地承包經營權以後,政府絕不是撒手不管,而要給予他們政策上的支持,當前最為重要的是金融、保險和財政支持。也就是説,幫助農民首先把林木種好。這些不是一時的,都要建立制度。第四,搞好服務,切實為農民提供便捷的技術、信息、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後,服務體系必須儘快跟上,農民最需要的就是科技服務,從種苗、管護到防治病蟲害等。農民還需要森林防火服務,因為對大面積林地威脅最大的就是火災。當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農民還需要對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引導和服務,也會有一個由經營數量少到適度規模經營的過程。這四個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政策的穩定和完善,使農民感到放心、安心、舒心。

    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們採取的一項關鍵性的措施就是擴大需求,特別是統籌城鄉發展,提高農民的消費水平。搞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民通過發展林業和林下産業增加收入,會提高農民的購買力。從這個角度來説,這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國的林地大部分在山區或者丘陵地帶,很多地方也是貧困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農民增收的渠道除了農業以外,又增加了林業,實行多种經營,能夠比較快地脫貧致富,這也是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

    總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要處理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之間的關係,最終目的是實現資源增長,搞活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改善生態環境。要隨時注意總結經驗,重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完善政策和制度。此外,我們還要探索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和林業管理體制改革。

    二、關於林業的發展

    剛剛進入新世紀的時候,我曾組織200多名科學家,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究,提出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把林業發展提到戰略高度。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明確了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指出了林業發展要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這個文件中,中央明確了林業的定位,即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林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林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林業具有基礎地位。這3句話我始終沒有忘記。我還想加一句,就是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林業具有特殊地位。中央把林業的地位提到這樣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那麼林業發展應實行什麼樣的方針呢?第一,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使林業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要長期堅持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第二,要大力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林業取得了巨大發展,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許多重大林業工程建設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比如三北防護林建設、長江中上遊防護林建設、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石漠化治理等。這些大的生態工程、林業工程要堅定不移地實施。我們還要繼續搞好天然林保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重點地區、重點流域生態治理。第三,要全面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林區生産生活條件。第四,要大力發展林業産業,把興林和富民緊密結合起來。不僅要發展林木産業,還要發展林下産業,推進林業的多种經營,正確處理好保護、利用和發展的關係。

    林業發展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整個林業戰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奮發努力,一代一代人堅持不懈地幹下去,我們的林業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祖國的大好河山會更加秀美,廣大林區農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本文是溫家寶同志在2009年6月22日會見中央林業工作會議代表時的講話。)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溫家寶在會見中央林業工作會議代表時指出
堅定不移地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我國林業更大發展

    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會見出席中央林業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2日在北京會見出席中央林業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時指出,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推動我國林業更大的發展。

    溫家寶在講話中首先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長期奮鬥在林業建設一線、默默奉獻的廣大林業職工表示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祝願。

    溫家寶説,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來自農民和基層的經驗,它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有著同等重大的歷史意義。從一些地方的實踐看,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大大激發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促進了農民發展林業,拓展了農業生産的潛力和空間,對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對於農民增收致富,對於改善生態環境都産生了積極的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集體林地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一要明晰産權,切實給予農民平等的集體林地承包權並保持長期穩定不變;二要放活經營,切實讓農民在林業經營中得到實惠;三要加強扶持,切實給農民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四要搞好服務,切實為農民提供便捷的技術、信息、林地流轉等服務。   >>>詳細

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謀劃加快林業改革發展大計 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記者車玉明、于文靜)中央林業工作會議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2008年中央10號文件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系統研究新形勢下林業改革發展問題,全面部署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推動我國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這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央召開的首次林業工作會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次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了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併發表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會議並講話。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