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 02:27:00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李克強總理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21-03-12 02:27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3月1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 攝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1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目標為6%以上,目前很多國際機構都認為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有可能達到8%左右。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除了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加大,還存在著由於世界性的資金過剩導致房地産投資過熱的風險,現在中國政府採取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請問總理,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是否存在宏觀政策轉為偏緊的可能性?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於2028年超過美國,對此您有何看法?

李克強:我注意到,我們提出6%以上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實引起了多方面的關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認為是積極的,也有的認為低於預期。我們當然樂見經濟向好,但是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我們説增長6%以上,6%不低了,現在我們的經濟總量達到100萬億元,增長6%就是6萬億元,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達到。而且我們説增長6%以上是開了口子的,實際過程中也可能會增長得更高一點。但是我們不是在定計劃,是引導預期,希望把預期引導到鞏固經濟恢復增長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可持續性,尤其是和明年、後年的目標相銜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則會擾亂市場的預期。一時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穩,只有走得穩才能走得有力。我們還是希望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經濟體,經濟能夠行穩致遠,保持長期向好。

去年面對罕見的巨大衝擊,我們及時果斷採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沒有搞“大水漫灌”。我們新增財政資金規模2萬億元,絕大部分都是用於市場主體和民生急需,主要是減稅降費、保基本民生,而且採取了直達機制,就是把這些“救命錢”最快7天時間直達基層,來保證基層減稅降費、穩崗等財力,很快就見到效果。如果我們當時重點考慮上大項目、搞大産業,這不是不需要,但這要經過論證還要考慮市場需求,時間恐怕得200天以上,就不是僅僅一週時間了。錯過了時間,企業可能會大批倒閉。我記得去年在記者會上,也有記者提出中國政府採取的政策規模和力度是不是偏小了。我們是把“肥”施到根子上,政策打到點子上,所以起效快、有作用。現在看,這個規模、力度是合理的,準備的儲備政策後來也沒有用。

去年我們沒有搞寬鬆政策,或者説所謂量化寬鬆,今年也就沒有必要“急轉彎”,還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著力穩固經濟,推動向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還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現在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還在恢複元氣中。由於經濟恢復增長,我們要合理調整政策,但調整是適度的,有些階段性政策退了,同時又用一些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來衝抵影響,保持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力度不減。

怎樣保持力度不減?資金規模固然很重要,但用好錢更重要,我們去年宏觀調控積累的經驗還可以繼續用。比如在財政金融方面,簡單地説,就是要“一減、一增、一穩中有降”。“一減”,就是減少中央政府本級支出,各級政府都要帶頭過緊日子;“一增”,就是擴大直達資金範圍,讓基層和市場主體感到政策支持力度不減,這樣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一穩中有降”,就是在穩定杠桿率的同時,引導金融企業合理讓利,使中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當然,我們對各類風險隱患,也會及時防範化解。

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會立足於著力辦好自己的事。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都是重要貢獻。



262.jp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