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印度概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19日 11時07分   來源:新華網

印度國旗

    簡 況

    【國名】印度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India)

    【國名釋義】得名于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為“河”。

    【別稱】婆羅多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長方形中心繪有24根軸條的藍色法輪。橙色象徵勇敢和自我犧牲精神,也是教士法衣的顏色,捨身為國的英雄們的顏色;白色象徵純潔的真理;綠色表示信心,代表人類生命所依存的生産力。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對於印度人而言,它是神聖之輪、真理之輪、向著進步轉動之輪,永遠輪迴蒼穹之輪。

    【國徽】圖案來源於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頂端的石刻。圓形臺基上站立著四隻金色的獅子,象徵信心、勇氣和力量。臺基四週有四個守衛四方的守獸:東方是象、南方是馬、西方是牛,北方是獅。守獸之間雕有法輪。圖案下面有句用梵文書寫的、出自古代印度聖書的格言“唯有真理得勝”。

    【國歌】《人民的意志》

    【國花】荷花

    【國鳥】藍孔雀

    【國樹】菩提樹

    【獨立日】8月15日(1947年)

    【國慶日(共和國日)】1月26日(1950年)

    【國家政要】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2012年7月22日當選,7月25日宣誓就職;印度副總統兼聯邦院議長拜龍·辛格·謝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當選;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職;2009年5月連任。印度議會人民院首位女議長梅拉·庫馬爾,2009年6月出任;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位於德里西南,是德里的新城。人口連同老德里共1280萬(2001年)。 

    【自然地理】“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佔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稱其領土為328.78萬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幹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12℃~14℃,東部地區26℃~29℃。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與中國時差-2.5小時。

    【人口】12.1億,居世界第二位。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10個大民族和幾十個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佔46.3%,其他民族有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等。約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

    【簡史】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2世紀滅亡,小國分立。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後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

    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臥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和英國之間爆發了普拉西大戰,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佈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