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0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3日   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站

    (五)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認真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寶貴經驗,毫不動搖地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勇於革除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積極穩妥實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理順部門職能關係,探索實行大部門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擴大縣級政府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逐步實現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加快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離,促進行業協會和仲介組織向市場化、規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開展行政審批事項集中清理工作,推進部門內部職能和業務流程整合,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強化預算管理和監督,增強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落實稅制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地方稅體系。繼續強化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建立健全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機制,推進省屬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利用資本市場和引入戰略投資者力度,加快行業、企業佈局調整和聯合重組,促進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關鍵環節和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集中。做好燃油稅費改革,積極爭取開展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取消收費試點。

    加快完善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落實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放寬準入領域,全面體現公平待遇。鼓勵和促進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和金融服務業,參與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拓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空間。加強和完善面向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扶持和社會化服務,解決好非公有制企業在創業載體、資金融通、信息服務、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引導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積極參與自主創新和承接産業轉移,推進專業化生産和特色經營,大力發展專、精、特、新産品和産業集群,增強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更高水平地引進來,更大步伐地走出去,更大力度地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把握國際産業資本流動新趨勢,加大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戰略投資者。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綜合運用出口退稅、外貿發展基金、財政貼息等措施,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出口産業集群、出口基地和服務外包基地建設,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積極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進口。利用海外投資新機遇,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對企業境外投資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勵科研院所和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對外工程總承包、境外資源開發、跨國並購,培育我省跨國經營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大力拓展與港澳臺經貿交流合作,深化與沿海發達地區和中西部省份的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辦好第四屆中部博覽會和第五屆徽商大會,做好參加上海世博會的籌備工作。發揮外事、外宣、僑務、貿促和對臺工作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

    進一步增強開發區集聚輻射功能。加強政策引導,提高開發區規劃和建設水平,推進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和公共事務服務體制的改革創新,構築與國際接軌的高效運行環境。促進開發區“二次創業”,加快引進科技型、環保型項目,強化配套功能,培育特色園區。把開發區建設與加快城鎮化、優化産業佈局更好地結合起來,加強開發區集中治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産業承載力。鼓勵開發區多渠道、多形式盤活土地存量,提高投資強度和土地集約化水平。發揮重點開發區龍頭作用,積極探索一區多園、異地共建等發展模式,爭取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深入推進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合作。全面落實雙邊合作框架協議和專項合作協議,加快金融服務、産品準入標準、産權市場、人才開發、旅遊市場、大通關等一體化進程。建立健全合作推進機制,實施一批跨區域合作項目,努力打造面向長三角的産業承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優質農産品基地、勞務輸出基地、旅遊休閒基地。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普通路網和水運通道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的交通對接聯網。規劃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選擇一批區位、交通和産業基礎較好的開發區先行先試,強化基礎設施、物流和體制機制配套,培育一批功能明確、特色鮮明的承接産業園區和出口加工區。

    (六)積極推動金融改革發展和創新

    適應金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充分利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快建設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現代金融體系,全面提升金融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暢通貨幣信貸政策傳遞渠道,綜合運用擔保、貼息、風險補償、考核激勵等辦法,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確保信貸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力爭總量又多又好、投放又快又早。改進銀政、銀企合作,鼓勵銀團貸款,用好並購貸款,加大對骨幹企業、重點項目和企業重組的支持力度。鼓勵適合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大力發展各種擔保機構,探索建立信用再擔保機構,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擴大多種形式的直接融資,拓寬企業上市融資渠道,加快發展産業發展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積極利用公司債、企業債等債務融資工具,引導保險資金、社保資金投資基礎設施。

    加快發展各類金融組織。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和多种經營形式的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金融組織,加大省外、境外金融機構的引進力度,積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中小銀行和各種微型金融組織,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地方金融體系。爭取更多的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來皖設立分行,鼓勵股份制銀行在市、縣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徽商銀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快縣域網點佈局。爭取實現小額貸款公司縣域全覆蓋。積極發展信託、期貨、典當、金融租賃、汽車金融、企業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加強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落實國家各項農村金融政策,強化農村金融服務,著力解決農業、農民貸款難問題。規劃並實施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推進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建設,支持具備條件的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爭取新成立10家農村銀行、15家村鎮銀行,鼓勵發展農民資金互助組織,開展農村金融産品服務創新試點,培育金融支農的主體力量。深化縣域銀行業創新試點工作,探索符合農村地區特點的擔保抵押方式,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範圍,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聯保貸款和其它貸款品種,規範和引導民間借貸。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鼓勵保險公司發展農業和農村小額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範圍。

    著力優化金融環境。金融機構與地方經濟休戚與共、相互依存,只有同舟共濟,才能發展共贏。各金融機構應正確處理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眼前利益與長遠發展、金融創新與加強監管的關係,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各級政府要重視金融、研究金融,主動加強協調服務,暢通銀政企溝通渠道,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培育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文化,不斷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七)認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做好今年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意義重大,形勢嚴峻,任務繁重,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確保就業形勢基本穩定,確保困難群眾生活水平不下降。

    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産業和中小企業,發揮好政府投資、公益性崗位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對穩定就業的導向作用,努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防止出現大規模集中裁員現象。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創業政策和服務體系,落實好創業園區建設、創業實訓活動、小額擔保貸款等措施,鼓勵支持更多的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強化公共就業服務,組織開展各類就業援助活動,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新失業人員、復員轉業軍人的就業工作,鼓勵大學生到基層、農村、中小企業就業。動態消除城市零就業家庭、農村零轉移就業農戶。特別要把解決一好農民工就業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強面向農民工的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和信息服務,強化與輸入地的相互協作,支持和鼓勵中小企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更多使用農民工,建設一批農民工創業園區,引導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力爭列入國家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積極探索與職工基本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銜接。提高失業保險統籌層次,逐步擴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覆蓋範圍,探索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銜接辦法,全面落實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加強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積極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完善工資保證金制度,強化工資支付監管,確保農民工工資發放。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基層基礎建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優撫對象、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等待遇水平,逐步建立對低收入階層補貼的長效保障機制。重視發展老齡、殘疾人、紅十字和福利慈善事業,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進一步加大投入、鞏固成果、滾動發展、健全機制,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今年將去年的18項民生工程擴展到28項,新增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農民工技能培訓工程、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農家書屋”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農村沼氣建設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項目,財政投入總規模220億元以上,惠及更多城鄉居民。推進民生工程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整合各類事關民生的政策資源,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穩定多元的籌資機制、持續推進的長效機制和科學高效的考核評價機制,推進民生工程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事業發展有效銜接,讓廣大群眾在共享的同時實現更高水平的多享。全力做好對口支援四川松潘縣的各項工作,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安居樂業。

    (八)大力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加大投入力度,優化資源配置,著力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制訂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辦學標準,開展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年活動,加快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完成新一輪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核定工作,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和農村留守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大省建設,打破部門壁壘和地區分割,統籌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加強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條件建設並爭取開展免費試點,加快實施國家和省級示範高職院校建設等重大職教工程,促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提升集團化、集約化水平。紮實推進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積極支持中國科技大學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繼續推進合肥工業大學省部共建,深入實施安徽大學“211工程”建設,妥善做好高校債務化解工作。建立健全各個教育階段學生資助體系,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等就學、完成學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

    增強公共衛生服務保障能力。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面加強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鞏固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鼓勵各地探索創新醫療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加快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進程,鞏固提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重視培養、輸送、穩定衛生技術骨幹人才,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積極探索社區衛生與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有效結合方式,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快推進中醫藥臨床基地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擴大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免疫規劃範圍,抓好重大傳染病、地方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加大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力度,實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和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政策,鼓勵採取長效節育措施,穩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勢頭,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重視省情和鄉土教育,繁榮發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和哲學社會科學,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切實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營造積極健康、團結向上的社會風氣。推進文化保護工程,加強各類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産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抓好徽學等地域文化的發掘、整理和研究,深入實施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加強檔案、地方誌、參事文史等工作。推進文化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廣泛影響、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品牌。推進文化展示工程,創新載體和傳播方式,推動文化與旅遊、科技、信息、體育、動漫創意等産業相結合。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文化,提升公共文化産品供給能力。推進文化産業工程,加快文化産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産業群建設,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文化龍頭企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備戰全運會、亞運會和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深入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推進質量檢驗檢測能力建設,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落實政府安全監管責任,加大企業安全生産技術改造投入力度,深化隱患排查治理,促進安全生産形勢穩定好轉。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扶持和規範各類社會組織發展。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支持其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深入推進平安安徽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犯罪行為,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暢通民意表達渠道,依法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加大從源頭上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力度,加強社情民意分析研判,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切實加強氣象、地質、防震減災等工作。積極支持駐皖部隊建設,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提升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水平,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