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新中國60週年:多方式就業格局初步形成 規模顯著擴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5日   來源:統計局網站

    四、市場導向的就業管理體制基本形成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政府始終圍繞發展經濟、促進就業這一主線,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適時調整就業政策,有效地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在保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的同時,也逐步建立起了市場導向的就業管理體制。

    (一)勞動就業法律體系建設日益完善

    199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的目標。以此為標誌,我國就業管理體制改革開始從舊體制改造進入到新制度建設階段。1994年以來的十幾年間,我國先後制定實施了《勞動法》、《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職業教育法》等一系列的相關配套法規。1994年制定的《勞動法》,明確了勞動關係各主體的法律地位,在國家法律上保證了企業自主用工、個人自主擇業的權利,使勞動力市場建設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2007年頒布的《就業促進法》,強化了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明確了促進就業的工作機制,為積極就業政策的長期實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勞動法》及其相關配套法規的制定和實施,確立了以“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為主要特徵的市場導向就業管理體制的法律地位,從法律上保證了這一管理體制的貫徹實施。

    (二)勞動力市場的基礎作用不斷加強

    經過十幾年的積極培育和發展,我國勞動力市場正日益走向成熟。通過對“統包統配”就業制度和企業固定工制度的改革,逐步確立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作為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的主體地位。用人單位作為勞動力的需求方,可以在相關法規的規範下,根據自身生産經營需要,隨時招收自己所需的各類人員或辭退不需要的勞動者;勞動者作為勞動力的供給方,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專長,自主選擇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和在哪工作。在國家法律法規規範下的市場雙向選擇機制逐步形成,勞動力市場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加強。主要表現在:

    一是就業渠道多元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再單純依靠政府安置實現就業,國有單位也不再是實現就業的唯一渠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進入外資企業、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個人自主創業、從事自由職業的勞動者越來越多。2008年,在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就業的人員達到1622萬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的5.4%;在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就業的達到3034萬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的10%;在私營企業就業或從事個體經營的達到8733萬人,佔城鎮就業的28.9%。

    二是就業形式多樣化。非全日制就業、季節性就業、兼職就業、家庭就業、自由職業者等多種就業形式的出現,適應了企業靈活用工和勞動者靈活就業的需要,提高了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效率。

    三是就業觀念市場化。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雙向選擇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擇業方式。勞動者為獲得就業崗位或更高收入而進行的流動,不再局限在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的小範圍,而是打破了城鄉、地區、所有制界限。目前,勞動力跨城鄉、跨地區、跨行業的流動越來越普遍。在1.4億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城鎮人員下鄉就業,我國勞動力的流動正從農村向城鎮、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的單向流動演變成城鎮與農村間、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間的雙向流動。這種變化表明通過市場就業、市場引導就業的觀念正逐步深入人心,成為主流。

    (三)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從80年代初期開始,為適應雙向選擇和勞動力流動的需要,各地相繼建立了一些職業介紹機構。自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以後,作為勞動力市場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職業介紹機構的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特別是積極就業政策形成以後,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勞動力市場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建設。目前,所有城市街道社區全部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平臺,70%以上的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全國已經基本形成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四級公共就業服務網絡,逐步實現了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就業指導和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等的“一條龍”服務。截止到2008年,全國各類職業介紹機構已發展到3.7萬家。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實現勞動力資源有效配置、促進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為求職者提供就業指導、為企業發佈招聘信息、為求職者介紹就業的數量逐年增加。2008年,為求職者提供就業指導3020萬人次,接受登記求職5532萬人次,介紹成功2764萬人次。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組織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和就業能力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已初步形成創業培訓、就業培訓、再就業培訓、在職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職業培訓體系,建立了以技工學校為骨幹,就業訓練中心、企業培訓機構以及民辦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培訓網絡。2008年末,全國共有技工學校3075所,全年面向社會開展培訓400萬人次;就業訓練中心3019個,全年組織就業培訓949萬人次;民辦職業培訓機構20988個,全年組織就業培訓1104萬人次。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的勞動就業工作成就輝煌,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力市場正在不斷完善。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我國將長期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妥善解決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今後10年,正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解決好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業問題至關重要。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的新要求,明確了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要始終堅持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配置勞動力資源中的基礎作用,進一步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制定並完善各項就業政策,搞好就業服務,努力把就業這項民生事業做好,實現社會的長期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