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2日   來源:河南日報

    二、2010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總體上看,今年經濟發展環境將好于去年。世界經濟正在復蘇,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全面實施,産業轉移趨勢更加明顯。我省與沿海地區的政策、體制差異在縮小,要素、區位、成本和市場等優勢在擴大,基礎支撐條件不斷完善,形成了較好的發展趨勢、態勢和氣勢。同時,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複雜。國際金融領域風險並未完全消除,是否再度出現局部性金融震蕩尚不確定;世界經濟復蘇將經歷緩慢複雜的過程,外需能恢復到何種程度尚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通脹預期是否轉化為現實通脹壓力尚不確定;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結構性矛盾和發展方式粗放等突出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在後危機時期,我們既要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又要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還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工作中面臨的“兩難”問題明顯增多。總之,我們既要看到發展中的諸多有利條件,增強機遇意識,堅定必勝信心;又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見微知著,更加週密地做好應對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以更加頑強的拼搏精神去爭取更大勝利。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機制創新和自主創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加注重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跨越式發展基本態勢。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生産總值增長1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出口總額增長1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降低4.6%以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0.8%和1.2%,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圍繞上述要求和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必須把“堅持三保、突出轉型、強化態勢”作為著力點,必須把“落實完善、創新機制、提高能力”作為關鍵環節,必須把“五項工程”和“七項行動計劃”作為重要抓手,加快推進“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強化體制機制創新、人力資源素質提升、思想文化建設、社會和諧穩定、幹部隊伍建設五項保障,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著力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則:第一,把保增長與調結構、促轉型結合起來,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同時,注重在發展中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為經濟長期持續較快發展提供支撐。第二,把投資拉動與擴大消費、增加出口結合起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均衡性。立足省情,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持續擴大投資規模,力求通過重點項目建設不僅促進經濟增長,而且帶動産業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同時,努力擴大消費需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逐步實現投資、消費和出口協調拉動。第三,把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與推進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促進“三化”協調發展。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和自身發展需要出發,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穩定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同時,堅持把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動“三化”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第四,把推動自主創新與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結合起來,全面提升産業競爭力。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穩固和壯大發展基礎。同時,抓住世界科技進步和産業結構調整機遇,在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五,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與促進發展結合起來,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把改革開放作為實現科學發展、推進中原崛起的根本途徑,強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堅持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通過改革開放破解發展難題、贏得發展機遇、拓寬發展空間。第六,把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作為擴大內需、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作為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時刻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公共資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領域傾斜,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增強經濟運行調控調節的預見性、針對性和科學性,積極擴大內需,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一)深入開展服務企業活動。實施“企業服務行動計劃”, 建立為企業服務的長效機制。在繼續幫助企業解決生産要素保障等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重組、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省市縣三級繼續分別抓好100家重點企業的服務工作並實行動態管理。健全企業服務窗口,完善服務措施,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引導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培育優勢品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著力保持投資較快增長。優化投資結構,擴大民間投資,完善投資促進機制,實施“轉型升級雙千工程”,重點選擇1000個左右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重大産業升級項目和1000個左右重大基礎産業、基礎設施項目,力爭全年完成投資5000億元左右,帶動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3萬億元以上。産業升級方面,力爭完成投資1200億元以上,進一步提升産業競爭力。在工業主導産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關鍵領域,實施15萬台經濟型汽車發動機、500萬台空調等一批重大項目,力爭新開工項目350個以上、建成投産500個以上。交通方面,力爭完成投資85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全面掀起鐵路建設新高潮,抓好石武客專河南段等幹線鐵路、鄭州至焦作等城際鐵路建設,開工建設鄭徐客專河南段幹線鐵路、鄭州機場至許昌等城際鐵路項目,加大鄭渝鐵路河南段前期工作力度並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加快南陽機場擴建,開工建設鄭州航空港二期擴建和商丘、明港軍民合用機場改建工程。完善高速公路網絡,抓好2665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設。能源方面,力爭完成投資500億元以上,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電源項目開工490萬千瓦,建成投産500萬千瓦,在繼續壓縮小火電的基礎上爭取發電裝機突破5000萬千瓦。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因地制宜發展風力發電,推進南陽核電項目前期工作。搞好堅強智慧電網建設,建成110千伏及以上電網2086公里。加快大型煤炭礦井建設,新增煤炭産能500萬噸以上。完善油氣管網,建成西氣東輸二線河南段等項目。水利方面,力爭完成投資276億元,增強抗旱除澇和水資源保障能力。全面加快南水北調工程河南段建設,實現“黃河北發展、黃河南連線”建設目標。加快黃河北岸標準化堤防建設。完成40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楊莊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力爭開工建設河口村水庫主體工程、出山店水庫前期工程。推進前坪水庫和新一輪治淮項目前期工作。信息化方面,力爭完成投資216億元,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推進3G網絡和二代通信網絡升級工程,做好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前期工作。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步伐,啟動政務信息資源、企業基礎信息共享等系統平臺建設。

    (三)積極擴大消費需求。落實完善擴大消費政策措施,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全面落實國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加強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建設,落實最低工資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部分優撫對象待遇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進公共衛生、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行績效工資。落實完善消費政策。落實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對購買本省生産的補貼類普通汽車和電動汽車,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省財政再給予3%的補貼。積極培育信息、文化、旅遊、健身、培訓、家政、養老等消費熱點。加強和改善房地産市場調控,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改善消費環境。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發展農村郵政物流。發展新型商業業態,加快建設一批重點商圈、特色商業街、社區便民店。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強化産品特別是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四)加強經濟運行調控調節。優化財政收支結構,加強財政資金統籌安排與整合,加大對“三農”、民生、節能環保等領域和社會事業支持保障力度,提高財政調控能力。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依法規範稅收徵管和非稅收入管理,嚴厲打擊偷騙稅行為。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推動政府投融資平臺健康有序發展。加強對煤炭、天然氣、電力、油品、運力等重要生産要素的協調,提高保障能力,確保經濟穩定運行。加強市場監管,努力保持物價合理水平。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