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2日   來源:河南日報

    四、大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把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跨越式發展的戰略舉措,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一)加快産業集聚區建設。堅持産城互動、融合發展,大力實施“産業集聚區建設工程”,提高産業集聚區承載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科學規劃加快實施。按照“企業集中佈局、産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要求,科學編制並實施産業集聚區各項規劃,加快建設進度,形成一批基礎設施完善、産業特色突出、公共服務健全的産業集聚區。創新政策和管理機制。理順産業集聚區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考評體系,推動競賽升級。對産業集聚區實行核定基數、超收返還的財政激勵政策,增強其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縣域産業集聚區符合産業政策的項目生産經營用電執行省網直供電價。探索實行異地入區項目投資分享稅收政策。年度土地計劃指標重點保障産業集聚區用地需求,環境容量指標優先配置入區項目。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産業集聚區投融資、中小企業擔保、土地開發整理等機制,提升市場化運作能力。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建設多層標準廠房。發展現代物流、技能培訓、科技研發、檢測檢驗、信息諮詢等生産性服務業,建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公寓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增強産業集聚區配套服務功能。

    (二)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抓手,全面實施産業調整振興規劃。著力壯大戰略支撐産業。以裝備製造、汽車、有色冶金、鋼鐵、建材、化工、食品、紡織服裝為重點,大力發展優勢産業集群,帶動全省産業佈局優化、結構升級。著力提升重點企業現代製造、系統集成和服務增值能力,集中支持整機成套裝備、智慧電網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動力裝備率先突破,提高汽車規模化生産水平和零部件集聚配套能力;大力發展高精有色合金、高強優質鋼和高端化工産品,提高原材料産業鏈高端産品比重;強化原料基地、現代物流、優勢品牌支撐,大力發展冷鏈食品、品牌服裝、中高檔面料等産品。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鼓勵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以電子信息、生物及新醫藥、新材料和新能源為重點,加大産業鏈前端産品研發和後端推廣應用支持力度,爭取在節能環保、新型電池、創新藥物、非金屬功能材料等産業化上實現突破。優先發展電動汽車産業,突破關鍵技術,推動整車、電池及關鍵零部件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400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加快發展服務業。實施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規劃,推動航空綜合保稅區、“無水港”等一批重大物流工程建設,做優做強冷鏈、糧食、鋼鐵、汽車、醫藥、郵政等專業物流。加快地方金融機構發展,以縣域為單位組建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支持城市商業銀行跨區經營;吸引金融保險機構在豫設立區域性總部及分支機構。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積極推動企業上市、發行債券,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新的期貨交易品種。

    (三)積極優化企業結構。深入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支持優勢企業加快並購步伐,提高産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在煤炭化工、鋁工業、鋼鐵、裝備製造、糧食、旅遊等優勢行業實施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實施轉型升級重點企業發展規劃,支持其在技術創新、産品升級和現代管理上發揮引領作用。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寬鬆環境。引導中小企業圍繞龍頭企業集聚發展。積極推進區域性中小企業産權交易試點工作。加快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信息服務網絡和小企業創業基地。發展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努力解決融資難問題。

    (四)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堅持科教興豫、人才強省和自主創新跨越發展戰略,實施“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壯大自主創新主體。新培育50家以上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爭創一批國家級創新型企業。依託重點學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培養、引進技術創新骨幹人才,實施“中原崛起百千萬海外人才引進工程”,抓好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自主創新平臺建設。在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建設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加強鄭州、洛陽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開展省級創新型城市試點和創新型産業集聚區培育試點。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重點實施兆瓦級風力發電成套裝備、鋰離子動力電池、超高壓及特高壓直流開關等15項重大科技專項,力爭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加強知識産權創造、應用和保護。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産學研結合機制,在一些重點行業推行戰略技術聯盟。創新政府資金支持機制,發展風險投資,拓寬科技成果轉化融資渠道。

    (五)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強化節能降耗。嚴格執行“兩高”産業淘汰標準,繼續淘汰落後産能。制定實施化工、紡織、造紙等行業單位産品能耗限額地方標準,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節能設備。在電力、煤炭、有色等8大重點高耗能行業實施節能攻堅。積極開展建築節能和交通節能,開展城市公交、出租等電動汽車示範運營。繼續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工作。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推進環境容量預算,創新環評管理機制,優化環境容量資源配置。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繼續加強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綜合整治和重金屬污染防治。建立健全水環境預警制度,從今年起建立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污水垃圾處理和中水回用、污泥處置等設施建設。開展重點排污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加快節水工程建設。深化非電行業脫硫治理和重點涉水企業治理。繼續推進林業生態省建設,完成造林面積400萬畝,增加森林碳匯。啟動生態省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大力培育循環經濟産業園區和循環經濟城市。加快工業固廢資源化、農産品加工廢棄物資源化等循環經濟工程建設。編制實施節能環保産業規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加強土地、礦産資源管理。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科學規劃城鎮建設用地,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大力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政策,保障重點建設用地。推進重要礦産資源整合,促進礦産資源高效集約利用。

    五、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

    (一)進一步夯實“三農”發展基礎。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鞏固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紮實推進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實施“糧食穩産保收行動計劃”,確保糧食總産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落實好各項惠農補貼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抓好大型灌區及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開工建設小浪底南岸灌區,提高抗災能力;完成130萬畝中低産田改造、186萬畝標準糧田建設和206萬畝土地整理與復墾開發;完成濮陽、新鄉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項目建設;抓好600萬畝高産創建示範方建設。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力度,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進一步挖掘農業增産潛力。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建設一批花卉種苗繁育基地和高標準花卉生産基地,積極推進花卉産業園區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業。積極發展現代畜牧業,加快推動優質畜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建設。加快縣級農産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完善基層動物防疫網絡。扶持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積極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村服務業。籌辦好第八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和第二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啟動農村郵政網絡建設和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解決30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新建大中型沼氣工程200座、新增戶用沼氣20萬戶,新建改建縣鄉公路5000公里、通村公路3000公里、大中危橋2萬延米,改造農村危房6萬戶。推進農村環境治理,開工建設1015個鄉生活垃圾中轉設施。抓好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工作,完成第一批6.49萬人移民搬遷任務,啟動第二批8.61萬人移民搬遷。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再解決1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問題。積極推進農村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農村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健全流轉市場,在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發展農業農村各種社會化服務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生産經營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村金融體制創新,著力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組織。基本完成集體林地明晰産權工作。搞好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和新鄉統籌城鄉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基本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工作。加快縣級供銷社改革。推進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

    (二)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堅持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大力實施“現代城鎮體系建設工程”。突出産業為基、就業為本,增強城鎮吸納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中原城市群“一極兩圈三層”空間佈局。積極爭取把中原城市群“三化”協調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好中原城市群“三化”協調發展示範區規劃。實施鄭汴新區、洛陽新區規劃,構建鄭汴核心增長極,強化洛陽副中心作用。支持其他有條件的省轄市在科學規劃、集約節約的前提下規劃建設中心城市新區。統籌協調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各類産業佈局規劃,做到“三規合一”、精準對接。加快構建中原城市群快速交通體系。探索中原城市群緊密層部分城市金融、電信服務同城化,促進城際産業互動、資源共享、服務聯通、功能互補,增強整體競爭實力。培育壯大中等城市。以産業集聚區為載體,積極承接産業轉移,促進特色産業、優勢項目集聚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就近就業,逐步把縣城發展成為常住人口20萬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以“緊湊型”、“複合型”理念規劃建設城鎮,優化空間佈局。加快軌道交通、公共交通、供水、供熱、燃氣、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加強城鎮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實行精細化管理,提高城鎮基礎設施運營效率。

    (三)大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統籌謀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把18個省轄市全部納入中原城市群整體規劃佈局,基本完成全省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努力形成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地區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農村社區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現代城鎮體系。統籌佈局和整合全省産業、城鎮、交通、生態等各類空間要素,合理安排縣域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産業集聚、村落分佈、生態涵養等空間佈局。繼續抓好新農村規劃建設。統籌城鄉産業發展。積極推動城鄉産業融合,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産業對接、聯動發展的格局。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産業,促進農業生産鏈條向加工、銷售、服務方向延伸。完善農産品流通體系,推進城鎮服務業向農村延伸。推動城市資本、技術優勢與農村資源優勢結合,促進生産要素在城鄉間合理流動。統籌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困難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把公共資源更多地投向農村,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城市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資源服務農村,鼓勵教師、醫生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在城鄉間輪轉換崗,深化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構建城鄉一體、資源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加快戶籍管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落戶條件,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以及社會保障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積極穩妥地開展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社會保障、以宅基地置換城鎮房産試點工作,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

    六、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提升文化軟實力,為中原崛起提供強大思想文化保障。

    (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強文藝精品創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快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建成400個鄉鎮文化站、5200個農家書屋和1840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成58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1.96萬個村級服務點。建成省廣播電視發射塔。抓好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建設。繼續做好舞臺藝術送農民、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等工作。強化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加強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推進嵩山歷史建築群等申遺工作。

    (二)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産業。把文化、旅遊産業作為擴大消費、調整結構的重要內容,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文化産業發展。抓好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一批文化産業重大項目。完成省轄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和雙向改造,支持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絡廣播影視、數字多媒體廣播、手機報等新興文化業態。建設國家動漫産業發展河南基地,推進中國鄭州信息創意産業園建設。加快旅遊産業發展。推動景區資源整合,深入推進與知名旅遊企業戰略合作,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少林寺、龍門石窟、安陽殷墟、開封宋文化、雲臺山、紅旗渠、堯山、雞公山等旅遊精品景區。完善旅遊基礎設施體系,加快省旅遊服務中心建設,提升旅遊服務水平。

    (三)強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完成省直院團、市級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市的市縣兩級國有院團轉企改制任務。加快推進經營性報紙、期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全面推進電臺、電視臺制播分離。完成縣級以上國有電影發行、放映單位轉企改制任務。推動大型文化企業並購重組、上市融資。鼓勵組建綜合性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完成市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任務。

    (四)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活動,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力推進志願者服務工作。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推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維護和提升河南形象。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