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光靠"關停並轉"--代表委員談環境治理新思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3 15:3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何欣榮、仇逸)頻頻發生的霧霾天氣使得環境治理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門話題。一些代表委員表示,為遏制環境的惡化,光靠“關停並轉”等行政手段不行,需綜合運用環境稅收、污染者付費等經濟手段,才能收到標本兼治之效。

    ——期待環境稅收“亮劍”

    對企業關停並轉,短期內能收到一定成效,但長期看並不好使。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説,很多地方提出建立行業準入制度,但這種制度的缺陷在於給政府的自由裁量空間較大:有些污染企業“運作一下”就過關了,有些老實的企業卻被誤殺了。

    賈康認為,在行政手段之外,政府需善用經濟手段,比如稅收政策。不少人士呼籲將排污費改為環保稅。“對於費改稅,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改了之後水、電都會更貴。政府在改革的同時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把握尺度,讓大多數企業能夠繼續發展。二是同步提高低保標準,讓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不受影響。”賈康説。

    除了環保稅,與環境有關的稅收還包括資源稅、消費稅等。賈康表示,今年資源稅改革會加速推進,將煤炭資源稅“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消費稅也在醞釀調整,把高耗能、高污染産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徵收範圍。

    ——從“誰污染、誰治理”到“誰污染、誰付費”

    “誰污染、誰治理”的思路本意,是要排污企業自行解決治理問題。但現實中由於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制約,很難做到每個污染企業都建治理設施,有的建成了也不能有效運行,“建而不用、用而不足”的現象比比皆是。

    對此,全國工商聯今年兩會專門有一份“對環保企業採取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提案。提案指出,要實現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的“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需確立“污染者付費、專業化治理”的新思路。

    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第三方環保企業為了品牌聲譽弄虛作假的可能性很小。其次,政府從監管幾萬家排污企業到監管幾百家環保企業,壓力大大減輕。最後,污染企業實際付出的治理費用也會降低,因為環保企業擁有專業技術,且大規模治理時各種採購成本會減少。

    ——創造環境讓節能産品用起來

    “要善於用市場節能,而不是靠政府節能。”這是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電力公司總經理馮軍的一貫看法。

    這次參加兩會,馮軍的建議帶著濃濃的市場味:推廣碳排放權交易模式、建立能源交易市場。當然,還有加快實施電能替代,讓電動汽車等節能産品用起來。

    “用電成本是燒油的1/6。”馮軍表示,推廣電動汽車的運用,能夠解決汽車尾氣這一重要的霧霾來源。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對電動汽車上牌採取不搖號、免費等優惠政策,但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仍不多。“原因很簡單,由於缺乏方便的充換電設施,大家擔心電動汽車開出去就開不回來了。”馮軍説。

    馮軍透露,考慮到電動汽車電池使用期限的問題,電力部門正探索與電池廠家合作,成立電池租賃公司,減輕消費者負擔,讓電動汽車更好地跑起來。

責任編輯: 劉笑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