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剖析安徽案例建言行政審批改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4 10:0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請幹部喝酒”都辦不下土地證
——代表剖析安徽“幹部酒後意外身亡”案例建言行政審批改革

    新華社合肥3月4日電(記者徐海濤、劉美子、周暢)去年下半年,安徽潁上縣發生一起“幹部酒後意外身亡”事件。請客人吳雲是當地農民,為辦張土地證跑了3年上百趟,當天屬於被迫請客。這一事件曝光後迅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在京參加兩會的安徽團一些人大代表指出,辦證難事件的頻頻發生折射出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仍有一個個亟待打通的環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非常有必要,權力必須在陽光下運行才能服務民生。

    (最新情況)土地證辦下來了 正用於抵押貸款

    吳雲告訴記者,去年8月他的遭遇被報道後,到9月底,土地證終於辦下來了,但中間關於土地出讓金出現了新的波折。

    潁上縣委宣傳部表示,事件發生後縣委、縣政府調查發現,紅星鎮政府的“土地出讓”行為違規,將其收取吳雲價值7萬元的“土地出讓金”、微型麵包車沒收,紅星鎮政府、縣國土局相關負責人受到處理。

    經國土部門測量、評估,吳雲的1畝工業用地價格為11萬元,他辦證應該補交4萬元。但考慮到吳雲的實際困難,為扶植中小企業,這4萬元又以獎勵的形式返還給了吳雲。

    現在拿到了土地證,不用再借高利貸了,吳雲正在辦理抵押貸款。潁上縣紅星鎮政府了解到吳雲的困境,已答應幫助爭取銀行支持。

    (延伸閱讀)“辦證難”折射“衙門作風”之禍

    “北漂”小夥辦護照從北京到河北老家來回跑了6趟、累計行程3000多公里,證還沒辦成;廣州一對結婚40多年的老夫妻結婚證遺失,為了避免來回跑,打算重結一次婚、再辦一次結婚證;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製作的由103個證件組成的“人在證圖”,“不是在辦證,就是在辦證的路上”成為百姓心聲……

    “很多信息、材料實際上都是重復提交,各個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的信息孤島讓老百姓疲於奔波,也讓辦事人員重復勞動,繁雜的行政審批實際上不僅不利於百姓的利益,也會造成行政資源的浪費。”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李霞説。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耿學梅認為:辦證難産生的根源在於計劃經濟體制下長期形成的什麼都要審批才能生産和經營的機制相關,而這與市場經濟體制已經不相適應。

    “之所以‘辦證難’、手續多,原因在於部門間政策銜接不合理,缺乏主動溝通協調的能力,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浩翔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高亞飛説,以前辦營業執照的時候需要提供驗資報告、生産許可證、發改委的立項書、環保局的備案等等一大堆的證明。每一個證明都要跑一個部門,每一個手續都要等很多天。

    高亞飛説,部分基層政府機關的“官本位思想”“衙門作風”加劇社會效率的流失,讓辦事群眾苦不堪言。

    (建言獻策)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創新審批機制

    兩會前,一份“權力清單”讓人們看到了中央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決心。

    “過多的行政審批事項和繁瑣的審批流程,不僅給單位和個人帶來極大的不便,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耿學梅建議,下一步應該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對於那些市場能夠自我調節的、企業能夠正常經營的、老百姓能夠自律的,政府應該將權力還給市場、還給社會。

    耿學梅還建議,審批服務方式也應創新改革,將能夠相互交叉的職能綜合起來、以一個部門牽頭、或者將一部分可以由社會組織完成的進行放權,不要讓企業和老百姓多個部門來回跑、一個部門跑多趟。

    “政府應繼續簡化行政審批,創新政府部門的行政審批的體制機制,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壓縮辦理時間,各職能部門通過網絡上實現‘一站式’的審批,從信息化、科學化、便民化的角度,切切實實從小處著眼,為老百姓服務。”高亞飛説。

    李霞則表示,要加大對行政審批權力的督查力度,制約審批環節和事項,嚴查不規範行為和隱蔽的權錢交易。同時繼續抓好反“四風”的工作,須把目光向下,從細微處入手,掃除“衙門作風”,降低行政惰性,提高政府公信力。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