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劉羊旸、于文靜)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不管財力多麼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農業投入向哪傾斜?預算報告明確指出,繼續支持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此基礎上,支持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這是針對糧食‘十連增’後,資源環境壓力大,而糧食剛性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提出來的。”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總經濟師錢克明説。 預算報告指出,支持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支持耕地修復保護。 錢克明表示,我國三大傳統糧倉都面臨資源環境壓力大的問題。典型問題是:南方有的水稻産區重金屬污染;華北地下水漏斗擴散;東北黑土層有機質流失。而同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所以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重點是耕地修復保護。 “目前,當務之急是要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推進標準化、清潔化生産,國家和地方加快建立一批高標準、高起點的綠色優質的農産品基地,加大管理力度。要有制度和政策來保證。”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農科院院長胡漢平説。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水利廳副廳長車黎明也指出,今後,農業發展必須走“生態、環保、可持續”之路。支撐農業發展的各個生産要素都要科學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