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張媛、許祖華)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周衛健院士7日建議,集中力量組織攻克適宜國情的治霾關鍵技術難題,減少企業自我摸索環保技術的時間。 “力爭在污水深度處理、燃煤電廠脫硫脫硝、潔凈煤、汽車尾氣凈化等環保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重點難點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她説。 她説:“細顆粒物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粒徑小,含大量有毒物質,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較之粗顆粒物更大。” 她説,冬霧有“冬季殺手”之稱,加上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空氣中的灰塵、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著于這些水滴上,會對人體呼吸道,幼兒、青少年的生長髮育和體質産生極大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韓寶生説:“以法律為保障,靠科技創新治霾。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副省長江澤林説,陜西正在研究用水煮煤技術代替現有火燒煤技術。 “京津冀等主要污染地區都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玻璃等落後和過剩産業多、燃煤多的地區,這些不合理的落後和過剩産能必須淘汰。”韓寶生説。 “有些地方政府擔心影響經濟、稅收和就業,一邊還舊賬,一邊欠新賬,只把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搬到離開建成區的附近地區,即使環評發現項目問題,仍未被叫停。”他説。 “僅調整幹部考核標準遠遠不夠,還必須建立嚴格的問責制度,讓治污從源頭開始,提治本之策。”他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