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指標”體現宏觀調控精確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8 10:34 來源: 一財網
【字體: 打印本頁

    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對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給出了具體目標,即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

    從這個報告中可以看出,圍繞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四大指標”(GDP增速、物價水平、新增就業數和城鎮登記失業率)是明確的。也就是説,中央政府對經濟增長速度、物價水平等給出了更清晰的預期。這是政府宏觀調控越發走向科學化與精確化的表現。

    市場經濟,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機制,但市場會出現失靈的狀況。當市場失靈時,政府需要進行適當的干預和糾偏,這個干預和糾偏過程,被稱為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科學。所謂藝術,指的是調控的靈活性,強調的是相機決策;所謂科學,是對經濟規律的把握和尊重,求的是精確性。宏觀調控不能拍腦袋,必須尊重經濟規律。任何違背經濟規律的政策目標與措施,最後都可能走向失敗。

    觀察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漫長的發展演變進程,各國的宏觀調控大致呈現出如下的發展軌跡:從被動的盲目干預到主動的積極干預,再到科學的精確干預。宏觀調控走向科學的精確干預,是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得來的。針對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歷程,也不例外。

    從中國經濟的走勢來講,確實已經進入了一個中速增長期。未來經濟存在兩大特徵:一是經濟增速下滑的壓力一直存在,二是解決過程表現為轉型與調整。中國經濟要解決結構失調、經濟增長方式粗放,以及體制障礙等深層次的問題,就必須通過深化改革、調結構與轉變發展方式來謀求突圍。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經濟顯然需要穩中求進。所謂穩,就是需要一個適當的增長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在學理上,適當的增長速度是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均衡時的增長速度。宏觀調控必須保持國民經濟以適度增長率穩定均衡地實現增長。這無疑給決策層的調控提出了挑戰。

    去年以來,圍繞中國經濟的“區間論”一直是輿論關注焦點。這個“區間論”的下線,即經濟增速不能掉到7.5以下,通脹水平則不能高於3.5。GDP在7.5左右,被視為一個適度的增長速度,也出於對就業水平的考慮。這些數據的得出,是認真比較、反復權衡的結果。把增長目標定在7.5左右,兼顧了需要與可能。這樣的宏觀調控,顯然是從“粗調”走向了“微調”,追求的正是調控的科學化與精確化。

    進一步看,“四大指標”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絡。加強對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目標的統籌平衡,而不是追求某個單一指標的實現,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換言之,調控的精確化也是從全局出發來考慮的。(汪曉波)

責任編輯: 史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