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盤點政府工作報告裏的行業“錢景”——來自代表委員的一線分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8 11:15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網北京3月7日新媒體專電 每年兩會前後,資本市場都會出現一波“行情”——原因很簡單,政策指導投資,既有前景,又關乎“錢景”。

    2014年,哪些行業會成為投資者眼中的“寵兒”?哪些産業可能在大環境的推動下扶搖直上?哪些領域仍然面臨調整的陣痛?……面對這些問題,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已讀出諸多端倪。

    凝聚希望與夢想的“寵兒産業”

    作為“飼料大王”、金融産業的參與者、旗下500多家企業遍佈15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企業家,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説,眼下讓他最關注的産業方向,就是“給市場帶來全面變革”的移動互聯網産業。

    他説:“像騰訊、阿裏,是萬億市值大發展、富可敵國不得了,現在不要説鋼鐵、汽車企業比它們差得多,甚至大銀行都趕不上,這就是方向,因為人家創新做得好,市場的遊戲規則也變了。”

    方向變了、規則變了、市場變了——在今年的兩會上,這是很多代表委員談及未來産業發展方向時經常提及的關鍵詞。而在他們看來,政府工作報告也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形勢變化,字裏行間,一批未來的“寵兒産業”已經躍然紙上。

    要關注能夠增加居民消費能力、帶來消費新熱點的關鍵産業——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説,這些産業包括4G通信、寬帶、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物流、快遞等,“做好這些産業,才能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中蘊藏的巨大潛力。”

    能夠保證經濟“穩增長”意圖的關鍵行業——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把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這就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仍將保持較高的熱度,“比如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國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水利投資700多億元。政府投資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值得重視。”

    推動中國在全球産業競爭中佔據制高點的關鍵領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説,報告提出,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我們希望借此契機,推動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三代核電方案儘快開建,為高科技産業‘走出去’奠定基礎。”

    加速中國在全球經濟重心轉移過程中佔據主動——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説,以加速開放為主旨的海洋經濟大發展,是今年和未來一個時期內的耀眼熱點,“包括廣東在內的沿海沿邊省區市正在掀起一輪‘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熱潮,這裡面蘊藏的中國和周邊市場互動雙贏的商機非常巨大。”

    那些陣痛中的行業也有機會

    當下的中國,已經是一個經濟總量達到57萬億元人民幣、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4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發展預期目標,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在7.5%左右,而實現這一目標,“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並存”。

    在劉永好看來,就經濟産業格局而言,不利因素中最明顯的一項,就是産能過剩,“最近這兩三年,從服裝到有色金屬,傳統産品幾乎都過剩。規模大了,就一定要淘汰舊的,不能再簡單重復投資,一定是創新、變革來適應新的市場形勢。太陽能産業就是一個案例。”

    在報告中,産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有些被明確點名,這裡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與此同時,作為産業結構調整的後備力量和未來支柱,被重點開掘的除了新一代移動通信等,還包括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呂薇説,除了資金注入外,這些新興産業的發展還有賴於科技體制的改革,“提高政府科研經費的利用效率,來促進我們科技計劃成果的轉移和轉化,同時我們要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調動企業創新的內在動力。”

    改革釋放出的新投資空間

    在代表和委員看來,市場投資機遇不僅來源於政府的錢袋子,更來源於政府釋放出的改革紅利。管清友説,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今年國家將進一步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使民間資本發揮更大能量,建議關注相關國企改革,鐵路、民營醫院等領域的試點改革,未來有望形成以點帶面的格局。

    “2013年,我們的經濟增速穩定在了7.7%,今年7.5%的目標設定表明,我們已經從以往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期穩步調整進入了相對放緩的中高速增長期,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中運行,給改革和轉型、升級留下足夠空間,是報告確定的經濟發展方針。”遲福林説。

    在代表委員看來,在這些領域中,混合所有制能夠帶來的經濟動力,值得期待。“這一輪混合所有制格局裏面,投資機會跟以前不一樣,以前民企規模比較小,都是小打小鬧,現在民企群體能夠對幾十億、上百億,甚至更大的投資負責。我們四川民企聯合組織一個四川民企投資公司,二十幾個企業聯合,如果有好的項目,符合我們的方向,上千億的投資都有可能實現。”劉永好説。(記者王攀 賴雨晨 馮雷 潘林青 徐蕊)

責任編輯: 郭永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