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曹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工程,1978年啟動的三北防護林工程産生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帶動和促進了全國生態的發展。然而三北地區是我國生態最為脆弱的區域,生態建設壓力仍很大。”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姚愛興建議,進一步加強和優化三北防護林建設。 三北防護林工程已累計實施了五期工程,完成造林育林近3000萬公頃,涉及三北地區13個省、區、市的590個縣(旗、市、區),探索出了一條建設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的道路。 當前三北地區生態建設任務仍十分艱巨。我國49%的規劃造林地、83%的荒漠化土地、85%的沙化土地集中在三北地區,黃河下游淤積的泥沙,肆虐京津地區的沙塵,有70%-80%來自三北地區。此外,長期以來,三北工程只有造林補助,沒有撫育管理投資,成熟林、過熟林不能及時更新,中幼林不能撫育管理,這直接影響到建設成效。 姚愛興建議,按照國家批准的建設規劃,全面落實各項建設資金,確保重點項目按時啟動。在投資總量上,擴大建設規模,以保持一定的建設速度;在補助方式上,實施按造林模型分類補助,對於純生態公益性的由國家全額補助,對於經濟收益較高的以國家投入為輔;在投資構成上,應明確工程管理費用、科技支撐費用等各類必要性支出。 “實施更新改造提高防護林體系質量也應早日提上日程,早期完成的三北工程造林已經成熟,如不及時採伐更新,不僅生態功能下降,而且病蟲害增加,木材價值降低。”姚愛興建議,國家安排專項撫育管理資金,對殘次林的更新給予適當的補助,對採伐限額單獨管理。通過科學的撫育管理、更新改造,讓億萬農民群眾從中受益,使防護林體系更加完善,一舉多得,利國利民。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