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胡浩)“全民健身,首先要關注青少年健身。”面對我國青少年近年來體能指標持續下降的現象,來自醫療衛生界的政協委員王執禮認為,少年強則中國強,政府、家庭、學校和全社會都應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 數據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7歲至18歲學生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下降,視力不良率達60%以上,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明顯增多。 “從世界範圍看,歐美等主要國家的青少年健康素質普遍強于我國。”這位曾經長期留學國外的醫學專家憂心忡忡地説。 我國青少年健康水平下降原因何在? “首先是對青少年體育鍛鍊缺乏應有的重視。學生在校期間主要任務是文化課學習,回家後的時間也用於完成作業,根本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鍊。”王執禮説。 近年來,教育部門多次明確要求各地中小學要組織學生“每天堅持鍛鍊一小時”。但這一規定在很多地方“縮水”情況嚴重。 “很多學校體育教學投入嚴重不足,體育場地、器材、經費等欠賬較多。許多地區的中小學教育評價體系中未包括體育教學和學生健康素質指標。”王執禮委員説,“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學生缺乏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鍛鍊習慣。” 王執禮建議加大“陽光體育”推動力度。“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切實負起責任,加強教育督導檢查,建立經常性的巡查制度,切實保證學生‘每天堅持鍛鍊一小時’”。 “此外,應該改革學生教育評價體系,把體育教學和學生健康素質納入考核,作為高考成績的重要參考。”王執禮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