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齊中熙、李錚、王敏)“開放醫師多點執業,是對我國醫師管理制度最為重要的改革之一。但我國現行的醫師執業註冊流程,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阻止醫師跨地區流動的一道‘壁壘’。”提到醫師執業改革,全國人大代表陳紫萱告訴記者。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推進醫師多點執業,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也在此前記者會上表示,促進醫師多點執業的意見已經在公開徵求意見,“今年也會很快出臺”。 “由於目前存在的一些理念、政策措施等障礙,使這些好的政策、措施無法落到實處。”陳紫萱代表説。 陳紫萱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廈門市,一家民辦醫院在引進優秀醫師的過程中,醫師與原單位雖然解除勞動關係,但原單位不予辦理執業地址變更的情況大量存在,阻止了醫師合理流動,使其無法順利上崗執業。 陳紫萱介紹,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師執業註冊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醫師變更執業地點註冊事項,應當到註冊主管部門辦理變更註冊手續,提交《醫師變更執業註冊申請審核表》。倘若原服務醫院不願放人,原註冊衛生行政部門將無法在“醫師執業註冊聯網管理系統”裏辦理遷出手續。 “遇到此種情形往往通過衛生行政部門行政介入解決,但也存在衛生行政部門由於各種原因並未積極介入來協助,浪費了大量時間、人力成本,醫師在等候的過程中不能合法執醫。”她説。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委員也表示:“我國現在的人事管理制度決定了醫師都是‘單位人’,他們都是單位的全職員工,能不能去其他地方執業得聽單位安排。而大醫院的醫師本來工作就多,看病、教學、科研忙不過來,有時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醫生難以成為自由執業者,目前實施醫師多點執業實際上起不了多大作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委員表示,早在2009年,原衛生部就印發了《關於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並在全國部分地區先行試點,這個政策是相當好的,但是落地很難。因為目前的人事制度把醫生和醫院緊緊捆綁在一起,只有把醫生群體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這個好政策才能落地開花。 “這真的是,有的醫生想跳槽,跳不出這個坑;有的醫院求賢若渴,渴死了都請不來好醫生。”陳紫萱説,“只有讓醫師自由流動並形成公平的競爭機制,才能讓好醫生帶來高價值,讓各地醫療水平逐漸走向均衡化。” 為此她建議,衛生部等國家相關部門應對此開展專題調研,研究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師執業註冊暫行法》中關於醫師變更執業地點流程的有關規定,取消《醫師變更執業註冊申請審核表》中需要原執業單位簽署意見並蓋章及原註冊衛生行政部門簽署審批意見並蓋章的程序。同時,為避免由此可能帶來的基層及邊遠缺醫少藥地區執業醫師的流失,在基層及邊遠缺醫少藥地區可採取定期服務合同等方式進行管理。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