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趙文君、于文靜)“分級診療不健全,再建多少個三甲醫院能解決13億人的看病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丁潔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丁潔介紹,雖然目前醫療機構已經進行了評審、分級,但診治同樣的疾病時具備不同診療能力、醫學人才機構的收費標準並無區別。這不僅導致了求醫人群都涌向大醫院,而且客觀上抹殺了醫療機構分級的意義和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朝陽糖尿病醫院院長王執禮説,由於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少、醫生臨床經驗少且醫療設備較落後,大多數患者對基層醫院、社區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不信任,導致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生在往基層醫院轉診病人時有顧慮。“醫生擔心産生醫療糾紛而不想轉診,患者也不願轉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也不敢接診。”王執禮説,這也是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乏人問津的原因。 如何解決好基層醫療機構和大型綜合醫院的銜接? 丁潔建議,首先要針對不同級別的醫務人員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其次,要積極發揮醫療保障體系的“杠桿”作用。比如,引導患者首診或小病首先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未經基層醫療機構推薦直接到高級別醫院就診的,醫保拒付。這樣能逐漸實現分級醫療機構的作用和優勢。 針對不轉診的情況,王執禮建議,明確不同層次醫療衛生機構的責任和彼此間分工協作關係,構建有效的雙向轉診運行和制衡機制,使大型綜合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