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秦亞洲、李來房)“我們要用心靈來呵護青藏高原獨有的生態環境,絕不讓絲毫的污染破壞我們的草原,永遠保持碧水藍天。”12日上午的西藏代表團會議上,來自西藏偏遠山區的珞巴族全國人大代表扎西央金説。 自今年全國人代會召開以來,“保護好碧水藍天”成為西藏代表團常議的焦點話題。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建設美麗鄉村”、“向污染宣戰”等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以及“兩高”報告中“依法懲治污染環境犯罪”的內容,引起了來自西藏的全國人大代表們的強烈共鳴:碧水藍天就是西藏人民的“金飯碗”。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旅遊局副局長紅衛説:“很多地方都不斷喊出‘決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豪言壯語,從現在這些地方的環境污染程度看,這只是一句口號而已。而西藏卻在默默無聞、腳踏實地保護著生態環境。” 西藏把“寧可經濟發展速度慢一點兒,也要保護好生態環境”真正落到了實處。2013年國務院發佈的《西藏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説,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是當今世界最為清潔的區域之一。大氣環境乾淨透明,各類污染物質的含量與北極地區相當。 通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西藏的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大量裸露的沙灘河床和沙化土地被綠樹覆蓋。西藏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佔土地面積的34.35%,各類濕地面積600多萬公頃,均居全國首位。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數據顯示,拉薩揚沙天氣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年均13天,減少為目前的年均不足3天。拉薩市環境空氣優良率平均保持在99%以上,林芝地區所在地八一鎮則達到了100%。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説:“西藏的生態環境本身很脆弱,今天的成果,全靠多年來西藏各級政府和各族人民的保護。藏族文化中就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小時候,父親帶我路過水的時候,中間要放一個石頭。我問父親這是什麼意思?父親説,水是生命之源,不能破壞,放一個石頭是為了不把它弄臟。路過森林,不能砍也不能折,否則胳膊會有災難。” 近年來,一些國內外大企業越來越看好西藏的旅遊、礦産、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紛紛“搶灘”西藏,投資建廠。為了從法律法規和制度上保護環境,西藏頒布實施了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礦産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辦法和環境保護考核辦法,實行了礦産資源勘查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 西藏已經從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受益匪淺。去年,西藏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291萬人次,同比增長22%,創歷史新高。實現旅遊總收入165億元,相當於全區生産總值的20%。旅遊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佔西藏自治區總人口的約10%。如今,西藏旅遊淡季和旺季之分變得越來越模糊,旺季在不斷拉長,從以前的每年5~10月,變成現在的3~11月。 “我們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果來之不易,但是離我們的目標還有距離。”全國人大代表格桑卓嘎説,“西藏的目標是建設成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如果生態環境被破壞了,這裡特有的吸引力將大打折扣。” 全國人大代表、拉薩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洛桑旦巴説:“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主要內涵的西藏旅遊資源的魅力,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這一方面增加了西藏人民保護生態環境的動力,另一方面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出了挑戰,帶來了壓力。無論如何,這是西藏人民的‘金飯碗’,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它。”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