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15 16:1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關於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財政部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託,現將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面對極為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在此基礎上,財政工作與財政改革發展有序推進,預算執行總體良好。

    (一)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情況。

    為保持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務院明確了經濟運行合理區間,強調只要增速不滑出底線、就業保持基本穩定,就不採取短期刺激政策對經濟運行進行強力干預,而是穩定市場預期,適度預調微調,同時簡政放權,推進改革,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改革紅利。一是堅持不擴大財政赤字,把赤字佔GDP的比重控制在2.1%。二是實施促進企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暫免徵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取消或免徵了34項中央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和314項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擴大了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範圍,新增研發人員“五險一金”等扣除項目。三是清理財政存量資金。開展了財政存量資金的摸底和分析工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地方財政對外借款和財政專戶檢查。規定了財政結轉結余、暫存款、暫付款清理壓縮目標,制定了結轉結余資金統籌使用的管理辦法,將閒置沉澱的資金清理出來用於亟需支持的項目。四是促進優化投資結構。中央基建投資從競爭性領域開始逐步退出,並調整了投資方向和結構,加大對跨省(區、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投融資改革。五是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檢查落實。積極開展重大財稅政策實施情況檢查和跟蹤調查,強化對民生政策和資金落實情況的監督,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有效落實。

    (二)落實全國人大預算決議情況。

    按照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有關決議,以及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研究完善體制機制,努力做好財政工作。

    1.完善有利於轉方式、調結構的財稅政策。把短期調控與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一是大力支持科技創新。開展中央財政科技專項優化整合工作,建立“先實施、後撥款”的科技計劃和科技重大專項後補助機制。完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點政策,擴大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管理改革試點範圍,延長試點期限。二是推進産業結構調整。支持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和“信息惠民”工程。促進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現代種業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和産業鏈協同創新。推進新能源財稅政策轉型。堅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化解過剩産能。三是加強節能減排。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積極促進工業、農業領域清潔生産技術示範和推廣。鼓勵使用節能産品,推動節能環保産業加快發展。整合專項資金,支持“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支持492個縣開展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四是支持外貿轉型升級。完善進出口稅收政策,降低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能源原材料等78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對煤炭等300多種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産品徵收出口關稅。增加進口貼息資金規模,積極擴大有關商品進口。

    2.注重民生投入的使用績效。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在確保財政可持續的基礎上,落實好各項民生政策,開展重點民生支出評估,著力建立政府、企業、個人、社會協調配合的機制,樹立起個人努力、各方面合理承擔責任、勤勞致富的民生理念。合理區分公共性的層次,穩步推進民生相關領域的制度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民生事業建設。選擇就業補助、農村危房改造等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開展績效考核,建立完善重點民生支出績效評價機制。

    3.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一是加強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細化部門預算編制,進一步壓縮代編預算規模,嚴格控制預算執行中調整事項。建立健全覆蓋各級財政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開展了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試點。建立健全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製度,公務卡受理環境逐步改善。二是加快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部門範圍和資金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央財政對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和縣級財政支出管理等開展了重點績效評價,並積極探索實施評價結果公開、績效約談、績效獎懲等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地方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也明顯加強。三是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基本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債務底數,對債務高風險地區進行了風險提示,促進加強債務管理和風險防控。地方政府債券自發代還試點範圍繼續擴大。將土地儲備機構融資納入地方政府性債務統一管理,實行年度可融資規模控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範圍進一步擴大。四是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中央財政和中央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進一步細化,中央部門預決算分別集中公開。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由7月份隨同中央部門決算公開,提前到4月份隨同中央部門預算公開,公開的內容更加詳實。推進省以下預決算公開,全國31個省份公開了省級財政總預算和省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大部分省份公開了省級“三公”經費預決算。

    4.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堅持頂層設計與分步實施相結合的原則,在研究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思路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順利推向全國,全年減輕企業稅負超過1400億元,促進了服務業發展和産業結構優化。實施部分品目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試點。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財政行政審批事項。出臺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積極組織開展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研究明確了清理規範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的思路和方案,壓減了一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下放了一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審批權。支持黑龍江省開展“兩大平原”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推動地方結合實際,清理整合省對下的轉移支付項目。

    5.厲行勤儉節約。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按5%比例壓減中央本級一般性支出,騰出的資金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留待以後年度經預算安排使用。各地也都相應壓減了支出。加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建設,圍繞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發佈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外賓接待經費、因公臨時出國經費和因公短期出國培訓經費等管理辦法,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權威性,為建立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三)2013年預算收支情況。

    1.公共財政預算。

    201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低於年初預算預計的增幅;下半年經濟企穩回升,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增速回升,加上一些一次性增收因素,全年財政收入比年初預算略有超收。全國財政收入129142.9億元,比2012年(下同)增長10.1%。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0億元,地方財政調入資金149.74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130292.64億元。全國財政支出139744.26億元,增長10.9%。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164.38億元,以及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1384億元,支出總量為142292.64億元。全國財政收支總量相抵,差額12000億元。

    中央財政收入60173.77億元,為預算的100.2%,增長7.1%。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0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61173.77億元。中央財政支出68509.39億元,完成預算的98.5%,增長6.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0471.75億元,增長9.1%,完成預算的101.3%,主要是執行中壓減補助地方的零散項目,將部分原列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基建投資、用車輛購置稅安排的支出,調整用於增加鐵路投資等,相應增列中央本級支出)。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164.38億元,支出總量為69673.77億元。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與預算持平。2013年末中央財政國債餘額86750.46億元,控制在年度預算限額91208.35億元以內。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為1483.08億元。

圖1:2013年中央財政平衡關係。新華社發

    地方本級收入68969.13億元,增長12.9%。加上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48037.64億元,地方財政調入資金149.7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總量為117156.51億元。地方財政支出119272.51億元,增長11.3%,加上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1384億元,支出總量為120656.51億元。收支總量相抵,差額3500億元。

圖2:2013年地方財政平衡關係。新華社發

    2013年中央預算收支執行具體情況如下: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國內增值稅20527.92億元,為預算的98%。國內消費稅8230.27億元,為預算的96.3%。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4003.34億元,為預算的88.2%,下降了5.4%;關稅2630.29億元,為預算的88.6%,下降了5.5%,進口稅收低於預算,主要是進口增長低於預期以及高稅率商品進口減少、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企業所得稅14443.1億元,為預算的110.1%,主要是企業利潤增幅高於預期,以及清繳以前年度稅款等一次性因素。個人所得稅3918.84億元,為預算的102.7%。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10514.89億元,為預算的94.6%。非稅收入3540.05億元,為預算的128.5%。

    2013年中央財政收入比預算超收113.77億元。主要是車輛購置稅超收,按照專款專用的規定相應增加公路建設支出。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2013年前幾個月中央財政收入增幅明顯回落,經報黨中央、國務院批准,預算執行中壓減了部分中央本級支出,同時結合規範轉移支付制度壓減了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相應地,部分支出執行數低於預算安排數。

    農林水事務支出6005.4億元,完成預算的96.9%,增長0.2%,主要是2012年預算執行中通過調整支出結構一次性增加了重大水利工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小型病險水庫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基數較高。落實農業補貼政策,推進種糧大戶補貼試點,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支持改造中低産田、建設高標準農田2795.4萬畝。繼續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支持北方地區規模化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開展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在639個縣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覆蓋了全國80%以上的草原。開展財政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創新試點和新型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試點。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示範縣項目覆蓋到所有的農業縣(市、區、場)。進一步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新增部分主要用於連片特困地區。全面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和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進展順利。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571.75億元,完成預算的100.3%,增長14.2%。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10%,月人均達到1900元左右。對中央財政補助地區分別按月人均15元和12元增加城鄉低保補助資金。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紮實做好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對城鄉低保家庭的高校畢業生求職給予補貼,增加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資金。

    醫療衛生支出2588.12億元,完成預算的99.4%,增長26.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大部分省份出臺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實施方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0元,繼續支持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試點。推進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建設。

    教育支出3883.91億元,完成預算的94%,增長2.7%,主要是據實結算的學生資助補助經費減少,以及高中教育債務納入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或由地方政府安排資金解決,相應減少了中央化債補助資金。以獎補方式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學前教育,大力支持中西部農村地區幼兒園建設。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全國1.2億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享受免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中西部地區126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享受生活費補助政策,一些薄弱學校生活設施和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200萬名貧困地區學生。支持1394萬名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支持75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706所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和60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支持實施“985工程”和“2011計劃”,推動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進一步健全了涵蓋各教育階段的國家資助政策,約8400萬名學齡前兒童和學生受益。

    科學技術支出2460.59億元,完成預算的97.3%,增長7.4%。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心技術突破、優勢資源集成和技術平臺建設,促進重大戰略産品開發和重大示範工程建設。加大對國家科技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投入,重點支持基礎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提高了科研機構基本運行經費保障水平。擴大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的支持範圍。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工程。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31.55億元,完成預算的98.3%,增長7.5%。支持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穩步推進博物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按照每個行政村1萬元的標準支持開展村級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支持實施平安故宮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和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住房保障支出2320.94億元,完成預算的104.1%,下降10.8%,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比上年減少。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544萬套、新開工666萬套,在部分地區開展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預算績效綜合評價試點。支持完成26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進一步提高了貧困地區的中央補助標準。

    節能環保支出1803.9億元,完成預算的85.8%,下降9.7%,主要是部分節能産品補貼政策到期後不再執行。支持重點地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安排獎勵資金支持淘汰落後産能。支持重點節能工程建設,擴大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的範圍。北方採暖區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2億平方米。支持開展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試點。支持開展城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啟動無電地區金太陽示範工程,支持頁巖氣資源規模化開發利用。繼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和退耕還林等工程。鼓勵使用高效節能産品,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和新能源汽車。

    交通運輸支出4138.5億元,完成預算的104.1%,增長4.2%。糧油物資儲備事務支出1266.38億元,完成預算的102.4%,增長27.9%。國防支出7201.97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增長10.7%。公共安全支出1934.34億元,完成預算的95.3%,增長2.9%。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381.54億元,完成預算的102.3%,增長3.9%。

    (3)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執行情況。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48037.64億元,完成預算的98.3%,增長5.9%。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24370.91億元,專項轉移支付18609.83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佔全部轉移支付的56.7%,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

    2.政府性基金預算。

    2013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52238.61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50116.46億元。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231.7億元,為預算的116.9%,增長27.5%。超過預算主要是中央財政向煙草總公司收取部分稅後利潤,用於支持鐵路建設支出。加上2012年結轉收入834.73億元,2013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5066.43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4259.47億元,完成預算的96.8%,增長27%。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760.86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498.61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結轉下年支出806.96億元。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48006.91億元,增長40.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1249.52億元。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對地方轉移支付1498.61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為49505.52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47355.6億元,增長38.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40600.45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大於支的部分結轉下年使用。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2013年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651.36億元,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513.6億元。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058.27億元,為預算的104.7%,增長9%。加上2012年結轉收入71.95億元,收入總量為1130.22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978.19億元,完成預算的90.3%,增長5.2%。其中,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65億元,增長30%。中央國有資本經營結轉下年支出152.03億元。

    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收入593.09億元,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支出535.41億元。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收大於支的部分結轉下年使用。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4515.56億元,為預算的105.1%,其中,保險費收入25938.81億元,財政補貼收入7371.5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28616.75億元,為預算的102.5%。本年收支結余5898.81億元,年末滾存結余43441.85億元。

    以上有關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2014年全國預算(草案)》。

    總的看,2013年全國預算執行總體良好,各項財政工作取得新進展,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國人大、政協及代表委員們加強監督、有力指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財政改革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財政收入中低速增長與支出剛性增長矛盾突出,預算管理制度的完整性、科學性、規範性和透明度不夠,稅收制度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改革、轉型的新形勢,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存在不清晰、不合理、不規範問題,財政結轉結余資金規模較大,地方政府性債務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一些基礎性工作還不夠紮實,財經紀律亟待加強,等等。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重要一年。編制好2014年預算,進一步發揮好財政職能作用,對於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各項改革部署,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環境依然錯綜複雜。從財政看,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受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放緩、推進稅收制度改革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增長將趨於平緩。同時,支持全面深化改革、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都需要增加投入。根據面臨的財政經濟形勢,2014年財政工作和預算編制,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動相關領域改革,發揮財稅體制改革在整體改革中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促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盤活財政存量,用好財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社會事業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嚴肅財經紀律,從嚴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推進預算公開透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一)2014年財稅改革工作重點。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全面實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定的各項改革目標,抓好今明兩年的財稅體制改革工作非常關鍵。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預算管理制度和稅收制度改革作為今年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務必實現良好開局。

    1.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深入推進政府和部門預決算公開。細化政府預決算公開內容,政府支出預決算全部細化到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細化到具體項目。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範圍,除涉密部門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細化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除按項級科目公開外,要逐步將部門預決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研究將部門決算按經濟分類公開。加大“三公”經費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所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二是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根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宏觀調控需要,確定中期財政政策,研究編制三年財政規劃,對規劃期內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研究政策目標、運行機制、評價辦法,並強化其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提高財政政策的綜合性、前瞻性和可持續性。三是改進年度預算控制方式。審核預算重點由平衡狀態、赤字規模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硬化支出預算約束。預算執行中原則上不出臺新的增支政策。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促進稅收依法徵管。四是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中央財政預算因政策需要可編列赤字,在政策調整後分年彌補。預算執行中如出現超收,原則上用於削減財政赤字、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如出現短收,通過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削減支出或增列赤字並在經全國人大審定的國債限額內發債平衡。五是全面清理規範財稅優惠政策,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公平競爭環境。清理範圍包括:各級政府出臺的對各類區域的稅收優惠、收入全留或增量返還政策;對企業的稅費減免、先徵後返和財政補貼,低價出讓轉讓土地和國有資産政策;對個人的稅費減免、先徵後返和財政補貼等政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政策要停止執行。稅收優惠政策統一由專門稅收法律法規規定,各類發展規劃不得另行規定財稅優惠政策。六是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政府預算體系。明確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支出範圍和重點,加強統籌協調,避免交叉重復。建立將政府性基金中應統籌使用的資金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的機制。進一步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的力度。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做好基金結余的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的基礎上研究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可持續性問題。七是加快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研究制定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制度規範和操作指南,繼續組織地方試編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修訂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對部分事項採用權責發生制,為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提供基礎數據信息。

    2.推進稅收制度改革。一是繼續推進營改增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抓緊研究將電信業納入營改增範圍的政策,力爭今年4月1日實施。二是實施鼓勵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髮展的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三是實施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四是進一步擴展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五是改革完善消費稅制度,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環節和稅率。六是加快房地産稅立法進程。七是加快推動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

    同時,抓緊研究調整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在轉變政府職能、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邊界的基礎上,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結合稅制改革,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積極協同推進養老、醫藥衛生、教育、科技、住房等相關領域改革。

    (二)2014年財稅政策。

    1.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2014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擴大財政赤字,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同時赤字率保持不變,體現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財政平穩運行。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發揮財政政策促進結構調整的優勢,把實施財政政策同全面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明晰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著力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過程中,重點把握好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厲行勤儉節約,嚴控“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清理規範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産總值挂鉤事項,一般不採取挂鉤方式,編制預算時據實安排重點支出,不再採取先確定支出總額再填項目的辦法。進一步優化轉移支付結構,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創新扶貧開發方式,推進精準扶貧,大力支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清理、整合、規範專項轉移支付,嚴格控制新增項目和資金規模,建立健全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將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由2013年的220個減少到150個左右。加強財政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騰出資金重點用於農業、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大氣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支出。

    二是完善有利於結構調整的稅收政策,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結合稅收制度改革,進一步擴展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完善促進養老、健康、信息、文化等服務消費發展的財稅政策。對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能源原材料等767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關稅。對300種資源、能源和高耗能産品實施稅率為2%-40%的出口關稅。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研究完善加速設備折舊政策,落實好擴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的政策。

    三是切實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控財政風險。研究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融資權限,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除嚴格授權舉借的短期債務外,地方政府舉借債務只能用於城市建設等公益性資本支出或置換存量債務,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改革方案,推動部分地方開展改革試點。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實行分類管理和限額控制,對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舉借的一般債務,由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融資,主要以公共財政收入和舉借新債償還;對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舉借的專項債務,主要由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市政債券等專項債券融資,以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償還。推廣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的投資和運營。在允許地方政府規範舉債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地方融資平臺公司舉債管理,規範融資平臺公司融資行為。抓緊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承擔的政府融資職能,剝離後地方政府新發生或有債務,要嚴格限定在依法擔保形成的債務範圍內。同時,建立債務風險預警及化解機制,列入風險預警範圍的高風險地區不得新增債務餘額,強化金融機構等債權人約束,推進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和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制度。為確保改革措施平穩推進,既要規範管理新增債務,也要妥善處理存量債務,防止資金鏈斷裂。

    2.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推進城鎮化。

    切實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繼續支持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此基礎上,支持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一是支持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推動實施保護性耕作,開展深松整地試點、秸稈還田工作;支持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選擇一些規模較大的養殖場開展試點;推廣旱作農業技術。二是推進農業走出去,積極利用國外資源。三是支持耕地修復保護。選擇部分省份開展新一輪退耕還林試點;支持在河北部分地下水超採漏斗區開展耕地治理和農業節水措施應用試點;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試點。四是推進糧棉收儲補貼制度改革。適當控制最低收購價格上調幅度,合理制定臨時收儲價格,讓市場機制更多地發揮作用。從2014年起,取消部分地區大豆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開展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支持重點省份加快推進“危倉老庫”維修改造。

    積極推動城鎮化進程。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廣運用PPP模式,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續的城鎮化建設資金保障機制。研究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機制。支持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示範工作。

    3.完善醫藥衛生和社會保障制度。

    一是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按照“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有關年度工作要求,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相應提高個人繳費水平,由70元提高到90元;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進一步減輕群眾的大病醫藥費用負擔;加大城鄉醫療救助投入,擴大救助範圍,支持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給予救助;加大公共衛生資金投入,繼續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5元;繼續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研究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助政策,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增加服務數量和提高服務質量的積極性。二是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制定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辦法。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堅持精算平衡原則,堵塞制度漏洞。按10%的標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同時,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三是健全對低收入群體補助政策。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對中央財政補助地區按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分別提高15元和12元的標準安排補助資金,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進一步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四是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政策落實力度,重點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4.推進教育、科技、文化改革發展。

    一是區分教育的公共性層次,完善針對不同教育類型的財政支持政策。支持解決教育改革發展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問題,進一步加強財政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適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著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同時引導企業、個人和社會多渠道投資職業教育。落實體現內涵式發展的高校預算撥款制度改革各項措施。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礎上,根據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跨區域流動情況,完善相關測算辦法,增加接收地區的轉移支付。二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支持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推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管理機制改革,進一步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深入推進中央財政科技專項優化整合,建立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的績效評估、動態調整和中止機制。加快制定科研成果處置與收益分配政策。啟動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政策。三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産業健康發展。推動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和統籌利用,以農村和中西部貧困地區為重點,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促進全民體育健身活動開展,支持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有效發揮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大力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

    (三)2014年收支預算。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趨勢變化、未來幾年各領域支出需求,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指標和重點任務情況,按照收入預算實事求是、積極穩妥、留有餘地,支出預算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保有壓的原則,對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統籌安排如下:

    1.公共財政預算。

    中央財政收入64380億元,比2013年執行數(下同)增長7%。需要説明的是,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由收入任務數變為收入預計數。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0億元,合計收入總量預計為65380億元。中央財政支出74880億元,增長9.3%(扣除預備費後增長8.6%)。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2506億元,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51874億元,中央預備費500億元。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預計為9500億元,比2013年增加1000億元。中央財政國債餘額限額100708.35億元。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為483.08億元。

圖3:2014年中央財政預算平衡關係。新華社發

    地方本級收入75150億元,增長9%,加上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5187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合計預計為127024億元。地方財政支出130031億元,增長9%,加上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993億元,支出總量為131024億元。地方財政收支差額4000億元,比2013年增加500億元,國務院同意由財政部代理髮行地方政府債券彌補,並列入省級預算管理。需要説明的是,地方財政收支預算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目前尚在匯總中。報告中地方財政收入預計數和支出安排數均為中央財政代編。

    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全國財政收入139530億元,增長8%。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0億元,可安排的收入總量為140530億元。全國財政支出153037億元,增長9.5%,加上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993億元,支出總量為154030億元。收支差額13500億元,比2013年增加1500億元,赤字率為2.1%左右。

    2014年中央預算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情況:農林水支出6487.47億元,增長8.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152.96億元,增長9.8%。教育支出4133.55億元,增長9.1%。科學技術支出2673.9億元,增長8.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12.29億元,增長9.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038.05億元,增長15.1%。住房保障支出2528.69億元,增長9%。節能環保支出2109.09億元,增長7.1%。交通運輸支出4345.68億元,增長5.1%。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393.96億元,增長10.1%。國防支出8082.3億元,增長12.2%。公共安全支出2050.65億元,增長6.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245.15億元,增長2.6%。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05.77億元,下降20.7%,主要是基本建設支出減少。商業服務業等支出366.69億元,下降19.1%,主要是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到期後,2014年不再安排補貼資金,相應減少支出。

    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51874億元,增長8%。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27217.87億元,增長10.9%;專項轉移支付19569.22億元,增長6.1%。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均衡性轉移支付10807.81億元,增長10.1%;革命老區、民族和邊境地區轉移支付695.22億元,增長11.8%。均衡性轉移支付中,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1678億元,增長10%;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480億元,增長13.5%;産糧大縣獎勵資金349.81億元,增長10%。

    2.政府性基金預算。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168.62億元,下降1.5%。加上上年結轉收入806.96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4975.58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4975.58億元,增長16.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422.37億元,增長24%;對地方轉移支付1553.21億元,增長3.6%。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43140.61億元,下降10.1%。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6371.31億元,下降11.8%。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對地方轉移支付1553.21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為44693.82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44693.82億元,下降5.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36871.14億元,下降9.2%。

    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47309.23億元,下降9.4%,加上上年結轉收入806.96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48116.19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48116.19億元,下降4%。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426億元,增長34.7%。加上上年結轉收入152.03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總量為1578.03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578.03億元,增長61.3%。其中,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184億元,增長183.1%,佔中央企業上繳國有資本收益的13%。

    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收入555.79億元,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支出555.79億元。

    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981.79億元,加上上年結轉收入152.03億元,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總量為2133.82億元;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支出2133.82億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7666.51億元,增長9.1%,其中,保險費收入28087.56億元,財政補貼收入8211.85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2581億元,增長13.9%。本年收支結余5085.51億元,年末滾存結余48527.36億元。

    以上預算安排的具體情況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2014年全國預算(草案)》。

    三、認真抓好2014年預算執行

    (一)嚴格依法理財,夯實管理基礎。

    加強財政法制建設,積極配合做好預算法修改完善和資産評估法的審議工作,推動加快環境保護稅、房地産稅等立法進程。進一步加強政府全口徑預算管理,把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完善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健全會計審計準則體系和財務管理制度,加快資産配置管理制度和配置標準體系建設。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在省級財政全面實施,建立健全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機制。著力推進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特別是專項資金和項目的績效管理,將績效目標管理和評價試點範圍擴大到各層級預算單位。加快財政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逐步構建全國財政數據中心,完善財稅庫銀橫向聯網運行機制和系統,為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提供技術支撐。

    (二)完善厲行節約長效機制,堅決反對鋪張浪費。

    切實抓好《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貫徹落實,建立健全公務支出管理制度和支出標準體系,加快建設公務支出管理信息平臺,促進公務支出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透明化。認真抓好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與落實,堅持艱苦奮鬥,精打細算,勤儉辦一切事業。繼續完善機制,鞏固和擴大成果,切實兌現“三公”經費只減不增的承諾。強化監督問責,堅決制止各種鋪張浪費、大手大腳花錢的行為,鞏固和擴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果。

    (三)強化監督檢查,嚴肅財經紀律。

    嚴格執行有關財政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規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提高政策信息的透明度,嚴格地方財政專戶管理。優化財政業務流程,完善運行機制,健全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堵塞管理漏洞。強化對財政收支活動全過程的監督檢查,特別是加強對民生資金和項目的監督檢查,保障民生政策落實到位。嚴肅財經紀律,整飭財政秩序。自覺接受全國人大的監督,虛心聽取全國政協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落實審計整改意見,不斷改進和加強財政工作。

    各位代表,完成2014年預算意義重大。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不斷推進財政改革發展,努力實現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 史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