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熱議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1 23:2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找到新抓手
——業界熱議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 周瑋)國務院日前出臺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文化部隨後出臺了實施細則。本著“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工作原則,文化部21日邀請文化學者和業界專家,問計問需,集思廣益。

高學位、高學歷和創意人才之間不能畫等號

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關心創意人才的問題。“我們在高等學校,特別是像清華這樣的大學,談人才一般會限定在學歷學位教育。”他説,“實際對於整個文化創意産業來説,這一類人才並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或者不能急切地滿足市場的需求。我們更多需要能夠在實踐中在市場上發展的人才。而這樣一種人才的培養需要企業、園區等一起合作。”

“高學位、高學歷和創意人才之間不能畫等號,它可以包容、可以交叉,但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拓展。”他説。

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找到新的抓手

談到國務院出臺的意見,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説:“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找到新的抓手。”

“原來我們講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抓手只有科技。但實際僅僅靠科技來推動轉型是不夠的,包括轉型發展方式也好,我們調整結構、促進轉型也好,僅僅靠科技是不夠的。”他説,“科技當然是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動力,但這只是一種。還有另外一種就是文化創意設計。”

他提到曾調研過的一家公司——馬可波羅瓷磚:這家企業生産瓷磚都是實用型的,後來融入中國繪畫和書法,由實用型瓷磚變成具有裝飾意義的瓷磚。這家企業現在僅品牌價值就達26億元。

設計並非只為産品、産業“塗脂抹粉”

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主任曾輝有個觀點引人思考。他認為,設計就是為産品、産業進行塗脂抹粉,進行外包裝,只要把這個做好就可以了,這是誤讀。“實際上,設計是解決我們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的問題,不只是解決外觀和美學的部分。”

如何能讓設計深入我們産業的靈魂、産業的內核?曾輝説,這種融合方式我們現在也在不斷探討。他提到與住建部就設計智慧城市進行接洽,“智慧城市更加強調城市的經濟形態和城市的人居生態的和諧,這些方面恰恰是設計進入到城市設計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接入點。”

不能再胸前“MadeinChina”背後是“copy”

洛可可設計集團4年前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創意農業公司,現在集團服務多個領域——高端製造業、家電、生活用品,還有汽車行業等。董事長賈偉在會上呼籲:設計行業品牌化。“我所看到的問題是設計行業從業者眾,公司多,深圳就有10萬個設計師,但是沒有品牌。”他説,“走出去,我們經常被貼上標簽,胸前是‘MadeinChina’背後是‘copy’。”

“只有塑造出了品牌,才有可能被全球認知。”他説,設計公司的發展出路應該是軟硬結合的,一方面做設計服務,另一方面要做設計實體,要做自己的設計品牌。

用烹小菜的心思來建設宜居城鎮不能大鍋燉也不能整滿漢全席

圍繞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新型城鎮化建設融合的話題,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提出:“宜居城鎮的建設不能是大鍋燉,也不能按滿漢全席來整。不能再搞那種豪情萬里的推進、鋼筋水泥的建設,而是以烹小菜的心思來推進城鎮化建設方方面面的融合,讓老百姓體會到城鎮化的芬芳和美味。”

如何“烹小菜”?他認為一要動心思、講特色。要把城鎮化建設和當地的風俗結合起來,要把濃重的文化積澱與現代文化發展趨勢相結合。二要重感情,留鄉情。必須突出鄉愁,不搞大拆大建,把鄉村生活與現代化産業結合起來。“農村的氣息要保留,習俗不能丟。”三要精設計,看實效。設計不是簡單的審美主張的宣泄,應該是合理佈局。這種規劃不是花架子,要實用,老百姓在那兒生活要覺得舒服,而不是覺得彆扭。

“城鎮化搞得好不好,不是上級説了算,是老百姓説了算。人民群眾滿意了,我們烹調出的就不只是城鎮化的建設碩果,更是中國夢實實在在的體現。”范周説。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