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氣候與青年的擔當——2014年世界氣象日致辭 青年富有朝氣和夢想,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青年人都在注視著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期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氣候更加宜人,大氣更加潔凈,人與自然更加和諧。故此,世界氣象組織將今年3月23日第54個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定為“天氣和氣候:青年人的參與”。 天氣、氣候決定著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人類生存生産生活一刻都離不開地球大氣,又無時無刻地影響地球大氣。自古以來,人類社會積累的物質財富從根本上都源自於土地、氣候等自然的恩賜,豐富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財富,許多也來自於對包括天氣氣候在內的自然規律的觀察、思考和昇華。當今時代,人類社會面臨的饑餓、貧困以及資源匱乏、生態退化、環境惡化等共同挑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天氣氣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頻發的乾旱、洪澇、颱風、暴雨、暴風雪、雷電乃至大氣污染等極端災害,也一再警示我們,防禦和減輕極端氣象災害仍將是人類發展中必須重視和解決的重大課題。展望未來,我們將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更大挑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科學評估報告指出,最近30年是1850年以來最暖的30年,大氣和海洋持續升溫導致冰蓋和冰川逐步縮小,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變得更為頻繁,甚至更為劇烈,“全球氣候變暖一半以上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這一結論可信度極高。因此,我們樹立什麼樣的價值觀念,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採取什麼樣的應對舉措,關乎地球的未來、氣候的未來、人類的未來。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負起責任、付出努力。 青年應當而且能夠成為探索和掌握氣候規律的生力軍。青年是社會上富有活力、具有創造性地群體。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規律十分複雜,對經濟社會系統的影響十分廣泛,在科學認知和規律探索上仍然有大量的未解之謎。青年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矢志不渝的精神,投入到氣候變化監測、研究、預測這一大有可為的廣闊科技領域,將新思維、新技術融入到防禦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利用氣候資源的方方面面,促進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研究深入發展。 青年應當而且能夠成為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排頭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無論是世界還是我國,青年都佔人口的相當大一部分,青年的參與程度和範圍,決定著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和成效。青年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科學的素養、勤勞的雙手、務實的態度,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愛護氣候的生産生活方式,同社會各界一道關注並致力於解決氣候變化對農業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能源安全的不利影響,為創造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和安全的發展環境作出新貢獻。 青年應當而且能夠成為傳播天氣和氣候科學知識的先行者。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和氣候意識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青年要自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積極參加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科學知識普及志願活動,用自己的知識、思想和行動影響身邊人,積極承擔樹立全民氣候意識的社會責任,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合奏中發出自己的好聲音,釋放自己的正能量。 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已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開始關注天氣和氣候。以大學生為主,旨在提高青年人社會責任意識、增強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願者中國行”活動已經開展多年。由活躍在7個不同的青年環境組織組成的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已經在引領中國青年以切實的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在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也活躍著來自中國的青年,儘管他們此刻更多的是傾聽者,但在不遠的將來則是實踐者。 我們期待有更多的青年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事業中來,加入研究天氣和氣候的大家庭,勇敢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以青春的活力,迸發青春的正能量,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天氣和氣候。 (作者為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