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負責人回應解決改革難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3 21:2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深化改革需要科學安排
——四部門負責人回應解決改革難題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在23日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為主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上,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商務部的4位部門負責人圍繞新型城鎮化、財稅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對外開放等重點領域改革發表看法,並與中外代表對話,在一問一答間,釋放了中國應對改革挑戰的新思路。

    【問題一】3億農業轉移人口1億落戶還有2億怎麼辦?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憲平回應説,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將分“兩步走”,一是到2020年解決1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二是向另外2億人提供相應的基本公共服務,對此已有明確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將通過建立居住證制度,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挂鉤,穩步推進城鎮的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務覆蓋城鎮常住人口。

    【問題二】農民變市民,政府有無職業培訓時間表和路線圖?

    徐憲平説,我國2.7億農民工有兩個70%的特點,即70%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0%沒有接受過正規職業培訓。農民工已是我國産業工人的主體,要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就必須提高農民工受教育程度,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國務院已經出臺有關現代職業教育的文件並將農民工作為重點對象。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中也專門制定了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將在今後一個時期內著力推動政府投入資金補貼職業技能培訓,並強化企業開展農民工崗位技能培訓的責任,足額提取併合理使用職工教育培訓經費,讓農民工“進得城,留得住,能發展”。

    【問題三】為何多年來財政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回應稱,前幾年財政收入增速大幅高於GDP,主要是因為經濟過熱使得工業生産者出廠指數(PPI)超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增長。但從去年開始,PPI環比負增長,今年前兩個月增長也為負,不大可能再現財政收入增速大幅高於GDP的現象,未來財政收入並不樂觀。

    【問題四】是否會用稅收手段鼓勵發展新型保險以刺激個人消費?

    樓繼偉説,要使群眾放心消費,一方面要完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另一方面要鼓勵商業性保險。我國從今年開始實施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即EET稅收模式,第一個E是指企業和個人在交企業年金時免交個人所得稅;第二個E是指投資時是免稅的,T是指領取年金時要交稅。下一步將考慮對不在企業任職的人是否引入EET模式,鼓勵其參與商業性保險,但這尚未列入今年計劃。

    【問題五】如何完善農民工社保體系?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説,五險中對農民工最重要的是三險。解決農民工的工傷保險迫在眉睫,急需提高工傷保險的普及率和有效性。醫療保障需解決新農合與城鎮醫保之間體系和機制的不同,逐步實現城鄉統籌。養老保險方面,應淡化農民工身份,引導和支持農民工參加職工養老保險,促使僱主履行依法繳費義務。

    【問題六】如何縮小企業養老保險金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之間的差距?

    胡曉義認為,造成養老金差異在於企業進行了市場化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而機關事業單位的改革還未完成。因此,首先要建立公平的規則,然後遵循市場化原則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

    【問題七】美國再次啟動對華光伏“雙反”調查,如何應對不斷增加的涉華貿易摩擦?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鍾山回應説,這幾年中國貿易快速發展,去年已經超過4萬億美元,跟個別國家産生一些貿易摩擦在所難免,應以平常心對待。中國在應對摩擦中積累了經驗,通過談判和磋商解決貿易爭端是完全可能的。比如中歐就光伏電池、多晶硅、葡萄酒貿易爭端的談判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過磋商解決貿易爭端是最佳選擇,相信中美會像中歐一樣找到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貿易爭端解決辦法。(記者鄭曉奕、韓潔、徐硙、王希)

責任編輯: 史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