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至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再次深入河池大石山區調研扶貧開發工作。他強調,要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兼顧,以持續不斷增加貧困戶收入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走出一條石漠化地區扶貧開發的新路子,為加快實現“新四化”和“兩個建成”的奮鬥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從去年5月到現在,陳武第4次到河池調研扶貧開發工作。3天時間裏,陳武帶著問題深入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都安、大化瑤族自治縣和金城江區,走村進寨入戶,訪民情、察民生、問民事,實地了解扶貧開發情況,與基層幹部群眾面對面交流、傾聽意見,思考和謀劃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大計。 環江思恩鎮陳雙村是大石山區少數民族移民搬遷安置點,居住有毛南、苗、瑤3個少數民族,是遠近聞名的民族團結示範村。陳武走進雙樂苗寨,詳細了解搬遷安置後的情況。當聽説陳雙村多年來通過發展甘蔗、砂糖桔、桑蠶等産業,年人均收入是搬遷前的10倍,陳武對此很是讚賞。 他認為,貧困地區就是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環江大安鄉環界村、金橋村和大化春興村是全區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貧困村之一。陳武走進村民唐秀紀和韋承方家,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從“低保”到“養老”,從“看病就醫”到“小孩上學”,他問得十分仔細。陳武説,整鄉整村的扶貧模式一定要與扶持到戶結合起來,要建檔立卡,摸清貧困人口底數,做到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在大化上旗村的廣西善源現代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生態農場和環江環界村的河池市“紅雁引飛——黨員能人帶富培育工程”基地,陳武強調,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推進産業扶貧,通過産業帶動群眾致富。要通過黨員能人帶動和職業技能培訓,使更多的農民真正掌握一技之長,提高他們就業、創業的能力,決不讓貧困世代相傳。 陳武還考察了河池市工業園區大任産業園、河池·都安臨港工業區和大化易地搬遷生態民族新城建設情況。 調研中,陳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河池市以及環江、都安、大化、東蘭、巴馬、鳳山六縣(自治縣)和部分鄉鎮的扶貧開發工作彙報,徵求對下一步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陳武強調,要充分認識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意義,認真貫徹《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和自治區貫徹落實意見,將整鄉整村推進與扶持到戶相結合、産業開發與改善環境相結合、物質扶貧與智力扶貧相結合、就地扶貧與易地搬遷扶貧相結合,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走出一條切合我區實際的扶貧開發特色之路。要進一步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增強扶貧開發活力,使扶貧開發更加科學、精準、有效。要創新扶貧資金分配使用方式,整合多部門專項資金,強化扶貧資金監管;要創新扶貧開發項目管理;要建立以縣、鄉為主體的減貧工作機制和責任制,將扶貧開發成效作為衡量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主要依據;要以持續不斷增加貧困戶收入為核心推進減貧;要完善社會扶貧機制,創新社會幫扶形式,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局面。 陳武要求,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強貧困地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居住等公共服務建設,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環境,切實提高群眾生活水平。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秘書長莫恭明等參加調研。 (記者/董文鋒)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