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央行、財政部負責人談深化文化金融合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5 19:3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南京3月25日電(記者周瑋、孫彬)包括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內的200余位文化和金融界人士,25日齊集在江蘇無錫舉行的首次全國文化金融合作會,交流近年來合作成果與經驗,研究謀劃、動員部署促進文化金融合作發展的戰略與行動。

    文化部:營造公平開放的文化金融市場環境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面向未來,文化金融合作應該成為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的排頭兵。”文化部部長蔡武在書面發言中説。

    在介紹下一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總體思路時,蔡武説,要正確把握市場規律,注重政策的普惠性。他強調,在扶優扶強的同時更多地運用金融手段支持成長型中小微文化企業。要加強文化金融公共服務,營造公平開放的文化金融市場環境,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鼓勵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充分議價,形成合理的市場價格,實現對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有效激勵和市場預期。

    蔡武説,文化産業與其他行業一樣,會受到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會面臨市場調整週期性的影響。比如去年演藝、娛樂等行業就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部分企業效益下滑。融資利率一度異常升高,一批中小文化企業措手不及,遭遇融資和償貸困難。面對這種情況,要注意發揮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場調節作用,優化文化産業結構和融資模式,通過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創新互動,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增強抗風險能力。

    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説,在推進文化與金融合作、加快發展文化産業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文化産業的特殊性,把握好文化産業的導向和價值追求,處理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産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年底將新增服務文化産業導向評估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總結了近年金融支持文化的成效:力度明顯加大,工商銀行提供支持的中小企業就有4000多家,本外幣中長期貸款1570多億;金融支持文化的産品、服務日益豐富;金融支持文化方式、渠道在拓寬,多元化:政、民、企合作不斷求真務實,有力推動了信貸資金和金融市場資金向文化産業部門、重點文化企業、特殊文化産品生産商的支持。

    劉士余特別提到:“準備今年底對各家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服務三農的信貸政策導向評估當中加一項服務文化産業的導向評估,誰的貸款最多,相應的信貸和各方面的激勵機制都多一點。”他還説,“這個得落實考評機制。因為金融系統創出産品來了,又探索出做法來了,有經驗和方向了,就要鼓勵先進。”

    他還表示,要堅持改革精神,切實圍繞文化産業的需求來創新産品和服務的機制。在現有債券融資渠道基礎上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多層次債券市場融資。改善金融服務的半徑,支持文化企業走出去。

    財政部:打好組合拳支持文化金融合作

    有數據顯示,文化部與財政部2013年啟動了中央財政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重大項目“文化金融扶持計劃”,當年專項資金就對全國的92個文化産業信貸項目提供了4.61億元的貼息支持。目前貼息額佔到整個文化專項基金的10%,撬動銀行貸款770億元。

    財政部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家新説,接下來要繼續鞏固實施文化金融扶持計劃,將其作為常態化手段。提出嘗試增加債券發行成本補貼,包括保費補貼等。下一步將鼓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來進行融資,加大支持文化企業上市的力度,建立企業發行債券的項目庫,鼓勵企業綜合運用企業債、公司債。在國家現行法律框架內,打造多元化、多層次的文化産業投融資體系。

    打好組合拳支持文化金融合作,王家新説,要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文化産業的多層次的貸款分擔和補償體制,為文化企業融資提供風險保障。文化産業是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要有財政包括擔保公司、金融機構、貸款企業來共同承擔風險。財政部將繼續建立健全文化金融合作的信貸項目庫,利用入庫企業的樣本資源進行加工,整理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和歸納整理,探索建立文化産業風險分擔機制,為文化企業貸款提供風險保障、風險補償,以解決企業擔保難、貸款難的問題。要探索財政資金市場化運作模式,改變傳統的資金使用方式。推動建立健全文化金融所需的各種財務管理、會計計量、資産評估辦法,為文化産業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