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中法關係因何而獨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8 17:3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新華社記者李學梅)從里昂到巴黎,從戴高樂基金會到愛麗舍宮,習近平主席這次對法國的訪問,讓兩國乃至世界共同見證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獨特旅程。

這段旅程,帶領人們重溫了里昂中法大學的誕生與成長,感知著50年前兩國建交的智慧與勇氣,為中法關係勾勒出一個美好而又真實的未來。這段旅程,因其精心設計的路線、半世紀一遇的時機、務實豐富的成果,處處透露出與眾不同的意味。而這,也正是中法獨特關係的生動寫照。

中法關係的獨特,來自深厚的歷史淵源。如果説1686年,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向中國派遣6名數學家的願望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那麼到了近代,一批胸懷救國夢想的中國青年負笈法國,則真正在兩國間架起了一座民間交往的橋梁。對於獨立自主的追求和民族復興的夢想,最終讓中法兩國領導人在50年前作出了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

這一切都在習近平主席的行程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無論是在里昂中法大學追憶歷史,還是在巴黎戴高樂基金會“仰偉人豐碑”,亦或是兩國對建交50年的隆重紀念,都是在向歷史致敬,同時為未來提供啟示、構築希望。

中法關係的獨特,更因越來越多的利益契合點,具有實在而豐富的內涵。因獨立自主理念走到一起的兩國,如今合作領域越來越寬廣,涵蓋了貿易、金融、文化、旅遊、核電、航空航天等方方面面。此次訪問期間,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便是明證。

如果再將中法合作置於更大的國際環境,並考慮到兩國各自的發展情況,就會更加明白加強雙邊關係對彼此的重要性。對法國而言,無論是在國際、地區熱點還是經濟復蘇方面,對中國的需求和借重都呈上升趨勢;對中國來説,法國的意義不僅限于經貿,也關係到與歐盟的關係以及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互通聲氣,共同應對。

中法關係的獨特,更根植于對彼此文化的惺惺相惜和民間頻繁的交流往來。歷史上,它體現于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著作中的中國元素,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雨果、巴爾扎克、莫奈、羅丹;近幾年來,它是裝點埃菲爾鐵塔的那一抹璀璨奪目的“中國紅”,是培養出中國佩劍世界冠軍的法國教頭鮑埃爾;如今,它體現于兩國間每年200萬人次的人員往來,也是登上中國春晚舞臺的法國“女神”蘇菲·瑪索。

在《費加羅報》的署名文章中,習近平主席用“五十而知天命”形容當下的中法關係。這固然是對兩國半世紀風雨同行的禮讚,也是對更加從容、平穩的中法關係的深深期許。有歷史的沉澱,有現實的基礎,有未來的藍圖,這段跨越時空的旅程讓人們相信:中法將帶著這份獨特繼續同行,迎來雙邊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 滿子會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