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首先要放寬市場準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9 09:51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3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遼寧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指出,調結構是穩增長的重要支撐,有利於培育和形成更具長遠競爭力的新增長點。要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新興業態發展,補上服務業這個“短板”,在産業結構優化中推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3月27日新華網)

    這不是李克強總理第一次提到調結構要放寬市場準入。今年兩會期間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更明確的表示,“要放寬市場準入,尤其是在服務業領域,像醫療、養老、金融等,讓市場增強競爭力。”

    之所以要把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作為調結構的突破口,是因為我國的服務業和國際相比仍處於發展的低水平。

    以金融業為例。眾所週知,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一項抽樣調查顯示,89%的民營企業有資金缺口,不少企業資金缺口達到30%以上。另一方面,規模龐大的民間資本難以進入主流金融體系。這個悖論的背後是金融體制改革滯後,銀行業的壟斷地位僵固。目前,我國稱之為銀行的機構只有300多家,而美國以銀行命名的機構有8500多家。解決問題關鍵在於降低準入、打破銀行業的壟斷。

    同樣的問題還存在於醫療、養老、金融等其他領域,民營經濟還不能大量進入,不能形成有效的競爭,政府主辦一家獨大的局面牢不可破,看病難、養老難的問題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

    國際經驗表明,在人均GDP為1000美元到3000美元階段,産業結構處於快速變動期,特別是服務業將處於加速發展的轉捩點,我國經濟發展目前正處於這一階段。改革開放30多年來,雖然我國服務業獲得了快速發展,但由於受“重産品、輕服務”觀念的影響,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和佔GDP比重都還比較低。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46%,低於與我國發展階段大體相當國家50%左右的水平,更低於高收入國家佔70%左右的水平。可以説,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塊“短板”,反映出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工業帶動,折射出我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

    硬幣的另一面是大量民間資本沒有出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間資本。截至2003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儲蓄餘額已突破11萬億元。但是,眾多壟斷行業市場準入存在多重障礙,民間資本“不可進入”,大量民間資本流入金融、股市、房地産等領域,導致産業空心化。

    事實上,國務院多次出臺文件,鼓勵拓寬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儘管阻礙民間投資的“水泥墻”已經推倒,但影響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仍然存在。一些企業反映,看到政策難以享受。這是因為進入領域仍然不夠平等,目前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行業和領域,都存在著高度競爭,都存在著産能過剩、投資回報較差的現象;政策享受仍然不夠平等,比如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等。

    基於此,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放寬市場準入”、還提出“法無禁止即可入”,再次為調整經濟結構注入了活力。 (李忠峰)

責任編輯: 呂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