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強化六大硬支撐 建設農業強省步履鏗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30 11:15 來源: 湖北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食為政先,農為邦本。

在經濟社會發展大棋局中,“三農”是底盤,是根基。2013,湖北把“重中之重”落到實處,“三農”發展交出精彩答卷;2014,我們吹響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號角,強化六大硬支撐,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擁有古老農耕文明的湖北,正朝著“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美好圖景,鏗鏘前行。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大”硬支撐分別是: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堅守耕地紅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壯大農産品加工、創建服務“三農”平臺、抓好“三農”幹部與高素質農民的培養和基層組織建設。

240億真金白銀,疏通水利大動脈

車輛穿梭,機器轟鳴,大型機械在河道中來回作業,保康縣現代農業馬良項目區農田水利建設熱火朝天。

馬良鎮雙坪村緊靠河邊,一遇下雨漲水,千畝良田極易被淹。“現在河堤修好了,河道治理啟動了,農民安心了。”村支書孟凡澤感嘆。

馬良項目區是保康縣投資1.91億元建設的八大農田水利工程之一,該項目建成之後,將徹底解決8個村的8800畝農田灌溉和近5000人畜飲水問題。

眼下,荊山楚水間,打機井、修泵站、挖堰塘、清渠道的場面,隨處可見。

農田水利建設,湖北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今年,240億元總投資計劃輸血到水源工程、防洪工程、農田排灌設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等重大水源工程推進力度在加大,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在加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在加快。今年湖北省將努力建設各類水利工程30萬處,完成土石方10億立方米,新增、改善、恢復灌溉面積800萬畝、除澇600萬畝,新增旱澇保收160萬畝、節水灌溉8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600平方公里,新增農村飲水安全受益人口280萬人。

築牢6947萬畝耕地紅線,護航糧食安全

春耕臨近,田野逐漸從南到北活躍起來。整地、施肥都不能少。對種田農民而言,收成大小,在乎土地肥瘦與田畝多寡。

耕地狀況直接關係到糧食産量與農民增收。

按湖北省政府與各市(州)政府簽訂的《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要求,到2020年,湖北省要嚴防死守6947萬畝耕地紅線。其間,湖北省正常建設需要佔用耕地200萬畝,按照國家政策需要逐步退耕還林、還草等761萬畝,還有一部分災毀流失的耕地。

守住6947萬畝耕地紅線,既是經濟責任,也是政治責任,更是湖北作為中部支點擔當的一個特殊內涵。一項項鐵腕舉措落地生根:嚴格控制建設佔用耕地,堅持實行和完善佔補平衡政策,先補後佔,以補定佔;

農業強省研究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利用好江漢平原水稻主産區這塊中國最肥沃的黑土地;堅持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切實強化耕地保護責任,開展市州領導班子耕地保護目標年度考核,強化目標責任,開展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嚴控違法佔用耕地比例。

耕地保護,既重數量,也抓質量。為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湖北省今年投入79億元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460萬畝,投入5億元改造低丘崗地25萬畝,並向國家申請實施江漢平原土地整治國家級重大工程,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500萬畝。

創新經營體制,喚醒“沉睡資本”

日前,大冶市農村綜合産權交易中心授牌成立。這標誌著,今後該市農民手上的資産可通過交易所掛牌交易,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水域灘塗養殖權、林權、房屋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産權。“不僅讓經營權流動起來,推進規模經營,還要讓經營權能融資。”該市委農辦副主任胡美嬌介紹,過去因融資難,束縛了受讓方的發展步伐,現在受讓主體拿到土地經營權證後,可以通過價值評估,直接找銀行抵押貸款。

這是湖北省推進農村綜合産權交易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産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發展的一池春水,讓農村沉睡的資源變成流動的資本。

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了“調子”、“盤子”,湖北省迅速將頂層設計化為行動指南,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

力爭“十二五”末,完成500個“三村”集體産權制度創新試點;今年所有涉農縣市啟動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實現湖北省農村土地服務平臺全覆蓋,並健全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以武漢農村綜合産權交易所為基礎,力爭5年內建立覆蓋湖北省、統一聯網的農村綜合産權交易平臺。通過兩三年努力,湖北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面積佔總承包耕地面積的50%以上。

牽起“牛鼻子”,舞動“大龍頭”

一粒稻米加工裂變後價格翻幾番,作為湖北糧食深加工的“領跑者”,福娃集團將“一粒米”的價值空間全面提升。

“一隻蝦”“一壺油”“一隻鴨”“一枚蛋”“一隻蟹”……紛紛走向全國、跳出國門;“採花毛尖”“羅田板栗”“隨州香菇”……一批湖北農産品聲名鵲起。農産品加工業産值突破萬億元,成為湖北産業發展的“駿馬”。

牽起“牛鼻子”,壯大農産品加工硬支撐。湖北省委、省政府繼續實施“四個一批”工程,2014年,湖北省級財政安排30億元調度資金支持農産品加工園區建設和重點企業發展,重點培育12家龍頭企業,加快衝刺百億元企業方陣,繼續安排1000萬元獎勵工作突出縣市,支持力度、強度、密度均為歷年之最。

推進精深加工,延長産業鏈,通過實施“依託一個龍頭企業,建立一個片生産基地,組建一個科研團隊,搭建一個融資支持平臺,落實一個政府服務部門”的“五位一體”農業科技産業鏈建設工程,不斷提高農産品加工的科技水平。

打響生態牌、綠色牌、地域牌,樹立特色品種優勢,湖北加大“走出去”推廣力度,大力開拓國外市場。今年將啟動10個富硒土壤資源開發和産業發展重點縣建設,打造農業新品種新優勢。

湖北豐富的農産品資源有著巨大的增值空間,堅持用工業理念發展“舌尖上的産業”,向深加工要附加值,無疑成為一條實現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現實路徑。

從“零”到“整”,一池活水潤“三農”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宜都三山農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成波經歷了一段不同尋常的跋涉之旅。20年前,田成波就開始建設有機茶基地,由於資金有限,小打小鬧了多年。

2011年田成波迎來轉機,中央財政現代農業項目的陽光播灑下來,直接支持500萬元,還整合土地整理等項目資金上千萬元,田成波一口氣將基地擴大到4000多畝。如今,田成波坐上了宜都有機茶葉的第一把交椅,基地已經成為湖北省最大的有機茶園。

田成波的成功,折射了湖北省財政“用錢方式”的轉變。變“散錢”為“整錢”,實現“多個龍頭放水”,放大了財政資金效應。

2014年,“農”字號蛋糕越切越大,農林水事務支出18.6億元,同比增長22.7%;安排農業專項轉移支付預算43.2億元。今年在預算分配環節按照“整合存量、統籌增量”辦法,全年整合跨部門現代農業專項資金17項共計74億元、扶貧專項資金11項共計6.6億元。

真金白銀投向鄉村沃野,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引導金融、工商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激活産業新因子。搭建金融服務平臺,發揮優惠政策、考核等激勵約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農力度,提升縣域貸存比,“十二五”期間將實現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讓農民足不出村享受金融服務。

激活“最小細胞”,夯實基層堡壘

官橋八組富裕了,因為有一個周寶生;福星村崛起了,因為有一個譚功炎。“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加強並建設好一支高素質的基層幹部隊伍,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今年下半年湖北省村“兩委”換屆,如何選優配強“領頭雁”?什麼樣的基層幹部得民心?無非四句話:民思我想,民需我為,民求我應,民憂我解。“最小的官”是村幹部,“最累的”是村幹部,“工資最低”的也是村幹部,一年忙到頭不過三四千元,落實村幹部報酬待遇的有關政策將在今年“開閘”,優秀村幹部將有望被招錄到鄉鎮公務員工作,一批農村黨支部書記將赴華中農業大學參加高端示範培訓。

幾經發展,湖北省城鄉一體化建設已初顯模樣,“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職業,他們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體,今年一攬子新型農民培訓計劃即將實施:組織2000名基層村兩委班子成員、大學生村官、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到湖北省內外參加培訓;湖北省級財政安排6000萬元,實施訂單和定向培訓;選擇10個縣市和一個市州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試點。

激活農村最小“組織細胞”,創新農村社會治理方式,“萬名幹部進萬村惠萬民”為主題的第四輪“三萬”活動是一個極好的載體。在總結前三輪“三萬”活動的經驗基礎上,探索多種自治形式,推廣農村網格化管理模式,統籌推進農村基層公共服務資源有效整合,夯實了最基礎、最重要的鄉村堡壘。(記者 胡瓊瑤 吳文娟)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