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在操作層面進一步具體和細化投融資渠道和金額,為鐵路建設加快推進鋪平道路。 會議指出,今年全國鐵路預計投産新線6600公里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多公里,其中國家投資近80%將投向中西部地區。加快鐵路尤其是中西部鐵路建設,不僅可以擴大有效投資、帶動相關産業發展,而且有利於推動新型城鎮化、改善欠發達地區發展環境、幫助千百萬人擺脫貧困。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話生動體現了鐵路對於經濟社會的重要拉動作用。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對於加快城鎮化進程和不發達地區脫貧、帶動産業發展、降低物流成本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鐵路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發展仍相對滯後。有資料顯示,我國人均鐵路里程只有8.3厘米,相當於一根過濾嘴香煙的長度,路網密度只有日本的19%、德國的11%。 鐵路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核心任務是要在打破原有體制機制壁壘的基礎上。當前,資金不足已成為制約鐵路發展的重要"短板",每年中央財政有限的專項資金,對於每年5000億左右的鐵路投資來説還是杯水車薪,更別説已超過3萬億元鐵路總負債。如何提高鐵總自身的"造血"能力和引入社會"活水"成了擺在改革面前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本次國務院會議在去年8月出臺的《關於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基礎上,首次提出鐵路投融資"四頭並進"原則,即鐵路發展基金籌措一部分,發行鐵路債券募集一部分,銀行系統貸款一部分,中央財政補貼一部分。 會議還提出設立鐵路發展基金,按照此前媒體報道,中國鐵路總公司以股權融資的方式換取民間資本投資,無論對解決鐵路總公司的債務問題還是對鐵路改革的推進,都是較為理想的方式。 長期以來,民資"入鐵"被謂之雷聲大雨點小,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不僅有多套措施吸引社會資本,而且還設定了具體的數額。不過對於民間資本還需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相配合。早在2004年,國家就提出鼓勵非公資本進入鐵路領域。2012年,原鐵道部又發佈《鐵道部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依法合規進入鐵路領域、深入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等14條實施意見,但實施過程效果不佳。 應該説,鐵路系統由於具有龐大的固定資産和穩定的收益預期,在吸引投資方面還是具有不小的優勢的。但對於民間資本來説,進入鐵路根本目的是要盈利。但鐵路投資規模大、回報期長,加上不時報出的虧損信息,再加上鐵路線不可能單獨運營,因此收益具體分到項目或區段結算比較困難,自然會令逐利的民間資本産生猶豫。 因此,要將此次鐵路融資改革落到實處,終歸還是要落實到民間資本投資鐵路建設的渠道和盈利模式當中,進一步規範鐵路産業基金的運作,採取多項措施保障民營經濟的收益。隨著鐵路投融資等相關配套措施的進一步落實,相信會有更多的民間資本期待"分一杯羹"。(中國經濟網 孫丹)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