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荒地:現代農業乘上“信息化高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04 09:5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長春4月4日電(記者孫陽)春季來臨,氣溫漸升,東北平原的田間耕作拉開帷幕。吉林省孤店子鎮大荒地村的現代農業也開始了新的計劃和打算,“光纜電線都已鋪設完畢,操控設備也已安裝。今年夏天,水稻種植基地將實現物聯控制和智慧管理。”東福米業總經理劉延峰説。

    劉延峰所説的水稻種植基地,是東福米業近年從大荒地村流轉而來的2000公頃水稻田。按規劃,這部分種植田將依照農業信息化要求種植和管理,建立信息智慧化管理系統、農業生産物聯控制系統和有機農産品安全溯源系統。

    劉延峰對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充滿信心,“農業企業如果能利用好這三大系統,運用網絡平臺技術和雲計算方法,就能實現企業信息數字化、農業生産自動化和管理智慧化。形成一個高效、節能、綠色的現代農業體系。”

    走進監控大廳,LED大屏幕上顯示的是育苗基地和種植田,可看到從苗期溫室育秧到田間的水稻長勢情況。還可以通過無線傳感器,實時採集農業生産現場的各種參數,方便企業遠程監控生産過程。

    通過農業物聯網技術,實時收集農田的溫度、濕度、風力、大氣和降雨量等數據信息,監控農作物灌溉情況,監測土壤和空氣狀況的變化。拿到監控數據後,企業再根據科學指標和用戶需求,隨時進行處理。

    大荒地村農民鐘德富目前在東福米業育苗基地打工,他説:“以前種田,我們是靠眼睛看、用手摸,來判斷土地要不要澆水、施肥。現在有了這套高科技,自動蒐集土壤情況,還能分析水分、溫度和含氮量。以後我們都得好好學一學了。”

    “監控和信息傳回,只是信息化的第一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按照農作物生長的指標要求,及時精確地遙控農業設備自動開關。”東福米業信息工作人員徐士成説,“像澆灌、增氧、卷簾開關這些操作,都可一鍵控制。按照科學指標進行自控,不僅更加精確,人力也被解放了。”

    農業信息化建設不僅對作物種植好處多,也與人們的食品安全息息相關。劉延峰指著一盒加工完的大米産品説,信息化管理後,産品在生産、加工環節將被安裝電子標簽。在倉儲、運輸、銷售等後續環節,信息將不斷添加和更新。“只要輸入産品專屬二維碼,是誰種的,是否使用農藥化肥,在哪加工包裝,是如何運輸的,都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追溯,讓消費者更加放心食用。”

    看著龐大的“智慧系統”,劉延峰説:“農業信息化就像一列高鐵,農企想走得快、走得遠、走得穩,就一定得想辦法搭乘它。”  

責任編輯: 黃林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