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北京知識産權保護狀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北京市擬在全國率先建立知識産權法院,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知識産權法院案件管轄、機構設置等方面的初步調研計劃。 知識産權法院調研計劃已提交 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庭副庭長張雪松説,知識産權法院的建立將極大地推動中國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力度,加強知識産權審判的專業化,對統一司法標準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從北京市知識産權審判的歷史來看,我們有信心在全國率先建立知識産權法院。”張雪松説,北京市高中級法院建立專門的知識産權審判庭已有21年,在知識産權審判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司法保護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目前全市三級法院知識産權庭共有140余名法官,去年受理各類知識産權案件1.4萬餘件。審判人員數量、案件受理量、審理案件類型,都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因此,北京市在知識産權法院建立條件方面,擁有非常好的基礎。 張雪松還透露,從去年底至今年初,在最高法院和市委的統一部署下,北京市已開展了有關知識産權法院建立的調研工作,目前基本完成了案件的管轄、機構設置等方面的初步調研計劃,現已提交到上級法院。 首個正版音樂曲庫交易平臺建成 市版權局版權管理處處長盧志鵬介紹,通過借鑒對影視網站監控的成功經驗,市版權局建立並啟動了從版權登記、版權聲明、版權預警、版權監測、代理通知到侵權查處的音樂網站監管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調解糾紛,凈化了網絡環境,特別是完成了《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等多檔音樂選秀節目等合計超過1000首音樂作品的版權監管工作。 為保護音樂作品版權,市版權局還推出了《數字音樂版權收入倍增計劃》,旨在三年內逐步建立音樂版權商業運營的新模式,實現作品的作者、作品製造商、作品運營商共贏,收入翻番的目標。 在具體操作中,市版權局以卡拉OK作為“試驗田”,依託版權登記、交易等業務,初步建立了首個産業級的音樂版權基礎數據庫,並建成了國內首個正版音樂曲庫的交易平臺,這將對音樂版權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該平臺已使北京市近千家歌廳完成了正版音樂的版權交易,新模式的探索實現了各方共贏:消費者得到了優質服務,經營者得到了品質有保證的音樂,作者和作品製造商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證。 商標侵權下月起舉證責任倒置 新《商標法》將從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為破解商標被侵權人“舉證難”的問題,在查處侵權行為時引入舉證責任倒置。過去,發現商標被侵權後,由於舉證困難,被侵權人獲得的損害賠償往往非常少。在多數商標侵權金額不明的情況下,還需通過與稅務機關配合查賬和通過法院實施證據保全等方式進行處理。 對此,市工商局商標處處長孫考利表示,下月起,在出現商標侵權行為時,侵權的金額將由侵權方來提供。確定賠償數額時,在權利人已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如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直接判定賠償數額。(記者 劉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