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糧倉”吉林德惠秸稈綜合利用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3 19:2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長春4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郭翔、齊海山)“我家6公頃玉米地一年産出50多噸秸稈,扔在地裏沒用,過去為了省事,只能燒。白天燒秸稈被抓到要罰款,只能晚上偷偷摸摸燒。”每年秋收後,遍野的秸稈曾是吉林省德惠市太興村農民劉鳳山他們最大的煩惱。

有“東北糧倉”之稱的德惠市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定在每年215萬噸左右,伴隨而來的則是200多萬噸玉米秸稈和45萬噸水稻秸稈。由於大量秸稈得不到及時妥善處置,通常露天一燒了之,造成嚴重大氣污染。

去年,秸稈經紀人王國良成了劉鳳山他們的“救星”。劉鳳山説:“他帶著車到地裏把秸稈打包收走,我不僅省下2500多元割秸稈的人工費,還能掙2000元。”

王國良將從周邊100多戶農民收購的2000多噸秸稈全部作為生物質燃料出售給當地的國能德惠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每噸秸稈能掙70元,我雇了10位農民幫我收秸稈。”王國良説。

“電廠目前每年可消化8萬噸秸稈等農林廢棄物,每噸的價格從160-300元不等,直接給附近農民帶來8000萬元的收益。這樣一來,既避免了農民焚燒秸稈污染空氣,又節約了煤等化石能源。”國能德惠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斌告訴記者,發電燃燒後的秸稈生成草木灰渣,是生産有機鉀肥和空心磚的原料,實現了循環利用。

據了解,發電是德惠“五位一體”綜合利用秸稈的一個方面,同時發展飼料、肥料、建材和造紙,讓德惠將秸稈“吃幹榨凈”,提高了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了當地循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德惠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成波介紹,一畝玉米地産生的秸稈經過綜合利用,可産出約500公斤有機複合肥或400公斤紙漿,德惠農民一季玉米賣完,還能把秸稈賣上好價錢,實現一季莊稼兩季收成。目前,德惠秸稈綜合利用率達78%。

德惠市委書記馬延峰説:“德惠注重秸稈綜合利用的經濟效益,讓企業和農民看到了秸稈綜合利用不只是一項公益事業,還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産業。”

責任編輯: 滿子會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