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華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6 09:25 來源: 交通運輸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記者:作為一個科研單位,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簡稱天科院)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可謂碩果纍纍,從治理天津港淤泥開始,逐漸走向華北、走向全國,如今更是走向海外,成為中國技術“走出去”的典範。在這40年的發展歷程中,貴院主要有哪些成功經驗? 

  張華勤:40年來,天科院始終與國家建設、改革開放的步伐緊密相隨,始終與水運交通事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始終與國際科技創新的潮流遙相呼應,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主要堅持了以下基本做法:

  一是堅持科研立院。科研乃立院之本,天科院緊跟水運工程建設需要,始終把科研創新放在首位,用創新支撐單位的發展。從建院之初較為單一的水動力及泥沙學科研究,發展成為今天集水動力及泥沙、水工建築、海洋工程、海洋資源、安全環保、勘測設計、工程監理等專業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水運工程科研機構。從成立之初的6個研究室,發展至今已擁有一個本部兩個基地、14個科研中心、3個科技企業、20個試驗大廳、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和3個行業重點實驗室。此外,我們還擁有門類齊全、裝備先進的科研條件,特別是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水動力實驗室。

  二是堅持市場興院。面向經濟建設,天科院堅持技術與市場相結合,促進了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目前我院擁有十大甲級資質,以及若干乙級資質和專業認可認證證書,科研市場規模成長快速,由2000年的3000萬元、2005年的1.1億元、2010年的3.9億元,再到2013年的6.44億元,13年時間增長20多倍。我們還敢為人先,堅定實施“走出去”戰略,先後為韓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印尼以及中東和非洲的近20個國家提供科研服務。

  三是堅持人才強院。人才隊伍的持續建設,是事業的根本保證。回首往昔,老一輩胸懷壯志從四面八方來到塘沽這塊熱土,俯身江河湖海,幾十年勤耕不息,涌現了一大批知名老專家,如今他們中一部分退而不休,依然活躍在科研一線。

  新世紀,我們堅定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充分發揮老專家的傳幫帶作用,注重優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長,通過選拔青年首席專家、青年科技英才、舉辦博士論壇等方式,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和人才培養儲備體系,形成了一支在科研實踐中成長起來的青年隊伍。

  四是堅持文化活院。40年風雨歷程,在天科院的歷史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優秀共産黨員,“潛心鑽研、精益求精、自強不息”的科學家精神和“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的企業家精神得以傳揚。天科院大力宣揚先進典型事跡,唱響主旋律;堅持依法治院、民主治院、以德治院相結合,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代表大會制度;倡導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實現重大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治“四風”等活動,轉變工作作風。

  記者:2012年,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天津聽取貴院工作彙報時提出了三個“一流”的要求,即奉獻一流科研成果,建設一流科研院所和打造一流科研團隊。今後貴院將如何通過發展與改革,進一步向三個“一流”的目標奮進?

  張華勤:楊傳堂部長提出三個“一流”的要求,天科院既感到使命光榮,又深感責任重大。要真正實現三個“一流”,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一是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通過科研體制改革、人才選拔培養改革、科技評價體系改革等系列改革,掃除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制度性障礙與弊端,整體提升天科院科研創新能力。

  二是科研轉型取得新進展。立足交通運輸以建設為主向“建管養用”綜合發展這一大背景,天科院在繼續鞏固內河港航、海岸河口、海洋工程、水工建築、環境影響評價等傳統專業優勢和地位的同時,引導和推動傳統專業向安全、環境保護、節能和信息化領域轉型發展。

  三是協同創新取得新成效。利用國家級科研平臺,進一步加大産學研用合作力度,既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又要合理借用外部科技資源,充分實現水運工程的協同創新。

  四是國際化建設取得新成果。繼續推進“走出去”發展戰略,以世界領先的大型水動力實驗室的技術條件,主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參與並引領國際水運工程前沿科學研究,加大國際科技合作和開放交流力度。

  記者:交通運輸部明確提出了“四個交通”的發展方向,而就大環境而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的需求愈加強烈、支撐作用愈加明顯、引領作用愈加突出。貴院將如何為“四個交通”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張華勤: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作為部直屬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為“四個交通”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是天科院的使命所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天科院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公益性科研院所優勢,繼續開展基礎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積極推進沿海港口防災減災、深水航道防淤減淤、長江黃金水道通航能力提升、海洋生態修復、海洋工程安全防護等領域的研究工作,著力解決制約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的共性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

  二是充分利用國家與部支持興建的科研條件,服務行業發展與社會需要。重點是充分利用部投資建設的國內外規模最大的大比尺波浪試驗水槽、大型綜合試驗廳、土工離心機等先進的科研設施優勢,實現科研“大設施”向科研“大優勢”轉化。

  三是圍繞“四個交通”需求,加快儲備性與預備性研究。目前,天科院制定了《安全、環保、節能、信息化專業專項發展規劃》,旨在引導和推動傳統優勢專業向上述四大領域轉型延伸。計劃用三年時間統籌安排專項資金1億元開展相關創新研究工作,引進50名安全、環保、信息、節能領域技術人才,完成60項專項科研項目,全面提升服務“四個交通”的能力。

  四是加快發展戰略研究。黨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戰略,天科院要站在行業發展的層面,在繼續做好做強內河、沿海水運工程研究的基礎上,從戰略上向海洋工程領域的科技創新延伸。在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方面,優化水路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發展水路、公路、鐵路、民航聯運,達到資源共享、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責任編輯: 呂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