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1282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季度經濟增速符合預期,是可接受的增速。 當前國際、國內的市場預期漸趨明朗,中國正處於經濟換擋時期,經濟增速回落是必付的代價。在趙錫軍看來,決策層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經濟已經走到均衡發展階段,要考量速度、競爭力、發展質量和民生等多元指標。“從只求速度,到現在速度加結構雙改善;更關注民生,更關注可持續發展,更合理、高效地運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資源,不再一味靠主動刺激推動經濟增長。” 面對一季度GDP7.4%的增速,趙錫軍強調,這一數值基本反映目前經濟主體的“自主增速”。目前,決策層反復強調“區間論”,淡化固定7.5%的目標數值不變。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上所強調的——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5%左右,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不出現較大波動,都屬於合理區間。 談到近來外媒對中國經濟的唱衰論調,趙錫軍表示,這在歷史上並不少見。90年代末東南亞金融危機時,外媒就“熱炒”中國金融體系大規模破産論,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金融機構已經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機構。趙錫軍強調,外媒對中國經濟的唱空,很大部分夾雜著其各自的經濟利益。他強調,一定要客觀對待唱空言論,要全面客觀地解讀經濟數據,引導大眾對中國經濟的正確認知。 趙錫軍表示,只要能夠堅定地落實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宏觀調控思路,今年的經濟便會企穩無虞。他説,與世界上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擁有更系統、更規範的金融體系,7.4%的經濟增速是我國重視經濟工作、付責任的效果體現,“中國經濟絕不會因“換擋”而“垮掉”,更不是衰落、衰退。”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分析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下行壓力加大時表示,中國經濟正經歷“三期”疊加陣痛,即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必須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在趙錫軍看來,決策層的思路正從大規模刺激轉變為通過簡政放權、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增長,“不只是今年,對於未來中國經濟平穩換擋,持續增長,只有把當前的宏觀經濟思路落實得更快,才能防範大幅度經濟波動。” 盛來運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中國正在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發展有空間,同時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有政策儲備。趙錫軍分析稱,在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政府工作有著不同側重點。從當前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角度看,經濟政策的落腳點是民生的改善。 “目前,如何激發市場活力,保證就業增長、收入增加就是宏觀經濟調控工作的重點。激發市場的活力,使企業願意擴大投資,擴大經營,就業就會得到有效促進”,在趙錫軍看來,積極推進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工程,如棚戶區改造,既能惠及民生,又拉動就業,還可刺激經濟增長。(閆雨昕)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