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治理大氣污染需“對症下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6 22:0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 閆祥嶺)北京市環保局16日公佈了北京地區PM2.5最新源解析數據,從組成成分和來源等方面進行了分析。這項研究成果的及時出臺,不僅在公眾關心的重大環境事件中彰顯了科學精神,更為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徹底治理PM2.5問題提供了基礎保障。

北京地區PM2.5源解析數據長期以來存在不同説法,工業、尾氣、揚塵、做飯的油煙、街頭的燒烤都被納入,甚至出現差距很大的來源佔比數據,讓公眾在事關自身健康的重大環保事件面前莫衷一是,猶如霧裏看花,也使得相關部門出臺治理政策時難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發力。一邊是公眾廣泛關注,翹首以待,一邊是政府屢下決心,不斷出臺政策措施,但核心的源解析問題成為橫在答案面前的一道關卡。

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是制約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頸之一,只有摸清産生霧霾的主要因素,治理工作才能有針對性。也正因為如此,國家早就明確了源解析工作進度表。按照相關部署,今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和石家莊要完成污染源解析的初步工作。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都要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

所幸的是,北京市最新的源解析數據已經通過環保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單位的專家論證。數據顯示北京地區PM2.5組成成分中有機物、硝酸鹽、硫酸鹽佔據前三位,來源方面約七成是北京本地産生,本地來源中機動車排放、燃煤和工業生産的比重位列前三。

精確分析PM2.5組成成分和來源,是現代科技在解決新問題上的有效運用,是科技發展成果惠民的又一突出表現,更用科學精神表明了我國治理環境問題的堅強決心和有力手段。這無疑為徹底治理PM2.5問題鑄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

但治理大氣污染,並非朝夕之功,也非一城一地能夠單獨完成。掌握了鑰匙,雖然能夠防範由於源頭不清造成的認識混亂和可能帶來的治理資源浪費,但並不意味著問題已經得到徹底解決。要徹底治理大氣污染問題,仍然需要在不斷的動態監測中摸清相關污染的形成、傳輸規律,依然需要在區域聯動狀態下出臺針對性措施,形成治理合力。

科學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態度是收穫成果的關鍵。在社會業已形成的廣泛共識下,有著科學嚴謹的精神,更需實幹的態度,才能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以全局視野和歷史姿態,切實降低發展成本,消減污染源,才能實現治污藍圖,共享一片藍天。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