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法治完善最安全國際大都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7 09:39 來源: 解放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上海每年推出多項平安建設實事項目

公眾安全感總體評價指數達83.31

打造法治完善最安全國際大都市

 

 

城市的快速發展,需要動力,更需要“定力”。如果生活環境不安定、社會治安不安寧,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受到影響,而這一切匯聚在一起,影響的將是一座城市的活力與魅力。

近年來,上海政法工作不斷改革創新,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緊緊圍繞平安建設、法治建設、隊伍建設,積極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2013年,上海公眾安全感總體評價指數為83.31,同比再升0.03。

堅持問題導向,敢啃“硬骨頭”

“上海每年都有平安建設的實事項目,每年都公佈,老百姓不僅了解,也能感受到。整治‘群租’行為,防範和打擊電訊詐騙,打擊非法客運‘黑車’等,給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安全感。”市民王斌斌説。

“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終看人民群眾是否有良好的安居樂業社會環境。”在不少市民看來,平安是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群眾期盼什麼,相關部門就應該把工作做到那裏。

作為一個特大型城市,當前上海總人口已超過2400萬,流動人口近1100萬。如何管理好這座城市,考驗著相關部門的治理能力。

上海在平安建設中堅持問題導向,敢啃“硬骨頭”。從2006年起每年推出多項平安建設實事項目,重點加強治理。一些城市發展中的“頑症”,多次列入實事項目,“反復打,打反復”。

“黑車”是大型城市的通病,不僅擾亂交通秩序,還影響著國際大都市的對外形象。針對這一情況,上海市公安局開展“整治非法客運”實事項目,開展集中行動26次,查處相關案件1701起,查處“五類車”違法行為59.9萬起、違法人員8600余人,暫扣車輛28.6萬輛。從各類投訴情況來看,“黑車”問題投訴同比下降19.2%。

在推進這些重點實事項目時,上海不是簡單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更注重完善政策法規,加強前端管理。自上海開展平安建設實事項目以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先後出臺了《上海市拆除違法建築若干規定》、《上海市廢舊金屬收購管理規定》、《上海市查處非法客運規定》等一系列法規、規章,從源頭上擠壓各類頑症的生存空間。

上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姜平表示,針對各類危害民生的違法犯罪活動,要建立完善滾動排查、聯合執法、跟蹤督辦等工作機制,及時發現和消除治安問題,構築“點、線、面”相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策應的特大型城市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

堅持公平正義,讓群眾感受得到

“最近情況怎麼樣?有什麼想法你可以跟我説。”午休時間,徐匯區宜山路菜市場管理員、社會幫教志願者吳勇拿起電話打給自己“走彎路的朋友”。

隨著勞教制度的廢止,目前上海收教人員已全部依法解教。今後輕微刑事犯罪怎麼應對?

與一些人擔心的“沒人管”不同,吳勇聯絡的兩個朋友生活十分充實:網上在線選課進行學習,參與公益團體開展的技能培訓,定期到矯正中心接受集中教育,與社工、志願者交流心得與感受……

在徐匯區,8個街鎮正在上線試點“電子考勤系統”,這一系統能準確記錄社區矯正人員報到、學習、社區服務等情況,以學時進行考核。此外,針對不同類別的矯正人員,徐匯區還以“項目工作室”的模式牽頭開展活動。去年,徐匯區“播愛新航工作室”就已針對這部分特殊人群進行求職登記225人,累計提供崗位295個,安排面試392人次,成功推薦上崗176人,到服務社參加技能培訓39人。

“教育矯治,注重效果,是勞教制度廢止後對輕微刑事犯罪改造的最大亮點。”事實上,吳勇也曾因自身問題被司法機關處理過,在上海探索建立社區矯正制度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對於勞教廢止後所須開展的一系列工作,他特別有感受。

勞教制度廢止與社區矯正的銜接,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隨著勞動教養制度廢止後可能出現的輕微刑事犯罪上升,上海積極推進了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保持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威懾力。

日前,楊浦區看守所的一間提審室變身臨時法庭,桌上擺起公訴、審判的席卡,楊浦區檢察院公訴人、區法院審判員現場審理了一起毒品犯罪案件。2013年12月12日,被告人孫某在黃浦區西藏南路某小區後門處,將1.04克毒品甲基苯丙胺以200元的價格販賣給購毒人員王某,被民警當場抓獲。對這樣一起“人贓並獲”、嫌疑人又供認不諱的輕微刑事案件,檢察機關決定將其納入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偵查階段6天、審查起訴階段6天、一審審理期限8天。在一些區縣司法局,還會向法院派駐社工,專門負責社會矯正與審理的對接工作,參與緩刑案件審前調查、開庭、文書交接、人員列管等一系列工作環節,提高審矯對接工作效率。

近年來,上海正著力從實體、程序和時效上,充分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我原以為這件事會變成‘全民猜想’,沒想到法院居然直播了庭審全程。”去年轟動一時的復旦投毒案社會關注度極大。上海白領徐利第一時間看到這件大案的庭審直播。他説:“司法審判公開,既是督促司法公正的陽光,也是對群眾法制教育的絕佳機會。”

“沒有公開則無所謂正義。”早在2008年,上海法院就已對案件庭審開始了網絡直播,此後又逐步實現了庭審同步錄音錄像全程化、庭審網絡直播常態化、生效裁判文書上網常規化、公眾查閱訴訟檔案網絡化、審判白皮書發佈系列化和新聞發佈的經常化。據統計,上海三級法院至今已直播庭審2368件案件,網上點擊率達10336萬餘人次;累計接待社會公眾查閱電子訴訟檔案8萬餘件次;先後有66萬餘篇裁判文書上互聯網公開,其中2013年生效裁判文書上網12.29萬篇。

抓幹警作風,眼裏揉不進沙子

司法人員有多忙?

上海法官年人均辦案131件,以一年工作251天計,人均不到兩天就要審結一個案子,法官壓力巨大,超負荷運轉;而與忙碌不相稱的是工資收入。

為緩解“事多錢少”這一現狀,上海正在探索建立有別於普通公務員、與法官檢察官專業職業序列相適應的各項制度,留住人才。

今年“兩高”報告顯示,去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21.7萬件,同比上升7.4%。隨著老百姓法律意識的增強,法官、檢察官的工作量只增不減。而司法隊伍無論是職務待遇還是薪酬體系,幾乎照搬一般公務員模式。

上海正加快研究在遴選、培訓、晉陞和薪酬等方面,加快推進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探索試點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專業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增強司法人員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

“政法幹警在我們眼中就是法律的代言人,上海提出‘以眼睛裏揉不進沙子的態度狠抓嚴管政法隊伍’,顯示了決心,也是立了軍令狀。”不少群眾認為,政法幹警的作風,直接關係他們對法治的觀感。

今年,上海市委政法委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圍繞公正廉潔執法這一重點工作,全面加強政法機關領導班子建設和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建設,進一步加大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司法腐敗案件的查處力度。

原普陀區一政法幹警受人所托,為被抓獲的涉賭人員打探案情,並將打聽到的處理情況告知關係人,從中收取請托費5000元。事後該幹警被依法嚴處。

上海市委政法委堅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健全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機制,抓住典型案件,一查到底,絕不姑息,著力打造一支人民群眾信賴的政法隊伍。(記者 簡工博)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