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的“旱地”,有望得到進一步“解渴”。 中國政府網消息,昨日 (4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措施。會議要求,所有涉農金融機構都要努力往下“沉”,做到不脫農、多惠農。另外,要加大涉農資金投放。對符合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多位農業專家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農村金融一方面需要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需要創新,引入更多資金活水灌溉農村金融的旱地。有學者提到“內置”金融模式或為破解農村金融困境提供一種可能。 農村金融需補短板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加強金融對“三農”發展的支持,對於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要意義。 受多種因素影響,農村金融仍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表示,資金不願意下鄉,認為農業成本高、風險大,而有的農村金融機構不為農村服務,甚至成為農村資金外流的主渠道,造成農村資金更加匱乏。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河北等地調查了解到,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的信用社貸款門檻普遍較高,農民貸款的抵押物不是土地,而是需要縣城門面房或者需要公務員擔保,農民貸款基本與信用社無緣。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農村資金外流問題突出,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廣大農民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農村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農村金融存在金融機構和金融産品單一等問題,而且農民貸款較難。 長期在農村調研的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像工商銀行等正規銀行,它們沒有貸款給農民的義務,這使得農村金融機構的覆蓋面不夠。 在中國農業銀行監事長車迎新看來,農村金融很大的問題是如何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需要創造農民需要的金融産品。但現在農村的金融産品普遍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要豐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分類推進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改革,培育發展村鎮銀行,提高民營資本持股比例,鼓勵建立農業産業投資基金,整合放大服務“三農”能力。加大涉農資金投放。對符合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落實縣域銀行業法人機構一定比例存款投放當地的政策。 在農村金融貸款難、貸款貴的背景下,小額貸款、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成為農村金融的一大主體。李國祥認為,目前民間金融比較活躍,但資金合作社的風險也較高,如何管理風險是一個問題。據了解,2006年起,國家開始允許做資金互助社,但目前只批了幾十家,大部分資金合作社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 內置金融或解決土地抵押難 當前全國各地均在探索創新農村金融的辦法,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多部門協作,與財政結合。 目前,甘肅省推出了解決農村金融的雙聯貸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銀政優勢互補”,政府通過較少的扶貧資金作為擔保,撬動更多的資金投入。甘肅省政府與農行採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地方設立政策性擔保公司對農行發放的貸款進行擔保,農行按照內部政策制度要求進行貸款發放和管理。 車迎新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説,首先必須尊重農村的貧困問題,這不是金融問題,因此需要資金投入,“特別是對貧困地區的財政支持,將銀行資金與財政資金捆在一起,進行雙聯貸解決農村金融問題。” 李國祥也認為,農村金融不能完全商業化,需要政策支持,但財政資金又有限,“政府通過貼息貸款的方式給予農村金融支持,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涉農貸款財政獎勵、農戶小額貸款稅收優惠和農村信貸損失補償等政策,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另外,要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完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推動偏遠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 國務院會議同時提到,培育農村金融市場,開展農機金融租賃服務,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發展農村産權交易市場。 李國祥認為,現在農機無法抵押貸款,這原本是農民的重要産權,這次會議提到農村金融租賃是一個亮點,不過,他認為最主要的是解決土地抵押問題。 三農問題學者李昌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不是土地制度不適應金融,“如何建立與小農土地産權相匹配的金融制度來實現土地抵押貸款才是關鍵。” 2009年,李昌平在河南信陽郝堂村創辦了“夕陽紅”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獨闢蹊徑進行農村“內置金融”試驗,經過4年多探索,當地通過發展村民共同體內部資金互助合作組織,使農民土地財産權益經內部融通得到體現,實現村莊內部信用“變現”,緩解了農民“融資難”問題,“內置”金融模式顯示了破解農村金融困境的另一種可能性。 李昌平説,不同與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內置金融”是植于村社共同體的內部,實現土地抵押貸款能力提升,增強村社共同體主體性凝聚力及村兩委管理能力。 (金微)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