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蘆山地震一週年文化重建側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8 14:47 來源: 文化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3月31日,熱衷於四川雅安公益事業、為雅安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做出重要貢獻的成龍榮獲雅安“榮譽市民”稱號。而在地震災區,像成龍一樣為災區文化重建付出卻默默無聞的人還有很多:震後一年,堅持騎著自家摩托車巡邏387處文物點的蘆山縣博物館館長吳偉;深入災區各鄉鎮組織抗震救災巡迴義演10余場的天全縣“二郎山藝術團”……

    一年來,文化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災後文化重建工作,在爭取資金、文物保護、項目規劃等方面給予了最大支持。文化工作者們默默付出,為災區人民重建起美好的精神家園。

    文物搶救刻不容緩

    4月13日,距離雅安蘆山地震一週年還有7天。在位於雅安市天全縣的老場鄉綜合文化站裏,卻是有別於“哀傷”的場景:排練室內鑼鼓喧天,青少年活動中心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圖書閱覽室人來人往……而在一年前,這裡只是一座被閒置的老場鄉楊家祠堂。

    “老場鄉楊家祠堂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地震前已經閒置多年,破敗不堪。”據老場鄉綜合文化站負責人高濤介紹,地震後,天全縣文化局對全縣各鄉鎮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老場鄉楊家祠堂處於人口密集處,且場地開闊,稍加改造適合建成文化活動中心。隨即,以災後文化重建為契機,老場鄉綜合文化站正式成立。通過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年來,老場鄉綜合文化站開展了眾多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以文化建設的方式有效地保護了這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樣的例子,在雅安還有很多。據統計,雅安蘆山地震共造成雅安、成都、涼山、樂山、甘孜、眉山6個市(州)的21個縣(市、區)共計266處不可移動文物受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8處。另外,還造成349件(套)可移動文物和24家博物館受損。

    震後,四川文化系統第一時間做出了反應,2013年4月24日下午6時,四川省文化系統籌集的16萬元愛心捐款和一批帳篷、棉被、藥品等救災物資運抵雅安。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總計100萬元的災後文物搶救保護應急資金也及時下撥到災區。記者從四川省文物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蘆山地震災後文物搶救保護項目為186項,目前共啟動蘆山地震災後文物搶救保護項目78個,佔項目總數的42%。

    文藝演出撫慰人心

    2013年7月15日,國務院下發《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明確了870.05億元的重建投資規模、2767個重建項目和3年完成恢復重建任務的總體要求。其中,雅安市文化系統納入總規劃項目144個,估算總投資約62366萬元。

    除了政府物質方面的巨大支持,文化活動則從精神上撫慰著廣大受災群眾。2013年5月8日至9日,“中國愛”四川文藝小分隊100多名演職人員分成3支小分隊,分別深入蘆山縣龍門鄉、寶興縣靈關鎮、雅安市雨城區等地震重災區,為災區百姓、援建單位幹部職工、解放軍和武警官兵送上了精彩節目。一位在地震中不幸被砸傷右腳的姑娘,一聽説有演出,拄著拐杖忍痛前來觀看。

    2014年1月15日,第16屆“四川省文化列車·同心藝術團”送文化下鄉將首場慰問演出定在雅安市蘆山縣蘆陽鎮中心廣場。已經觀看了好幾場慰問演出的蘆山縣居民黃玉瓊告訴記者,政府安排如此豐富的演出,使他們很受鼓舞。現在蘆山縣的群眾生活基本恢復正常,大家正再接再厲為重建家園努力。

    文化撫慰不僅是送一台演出、表演幾個節目而已。舞台下,四川省文聯攜手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省攝影家協會為災區群眾送來了文化“大禮包”——書法家們書寫的一副副對聯、畫家們繪就的一幅幅丹青、攝影家們拍下的一張張動人畫面……家住蘆陽鎮的袁文蘭告訴記者,政府一步步幫助他們重建家園、重拾信心,她的感恩之情無法用言語表達。隨後,袁文蘭還選了“昨夜春風入戶,今朝喜慶盈門”的對聯,希望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

    文化規劃帶動重建工作

    記者了解到,雅安市文化産業進入《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項目共10個,災後恢復重建文化旅遊産業專項資金2億元。截至2月10日,已開工3個項目,完成投資40萬元。

    不僅如此,2013年7月20日,四川省政府網站正式對外發佈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11個專項規劃,其中,《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文化旅遊專項規劃》創新性地提出了“國家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概念,成為蘆山災後重建規劃的突出亮點。“建設國家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包含了生態、文化、旅遊三者在空間、項目、功能、服務等方面的融合發展,通過生態文化旅遊整體發展來聯動、引導外部經濟。”雅安市文廣新局局長馮錫友説。

    據專項規劃編制組副組長、規劃技術負責人、四川大學教授楊振之介紹,從地域特色來看,蘆山地震災區擁有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産、茶馬古道等優勢資源。“國家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將增強地震災區的“造血”功能,在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地震災區在産業融合機制、融合發展路徑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一條綠色融合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 雷麗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