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謀劃 創新實踐 江蘇綜合改革高點發力再起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0 19:0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南京4月20日電(記者 馮誠 郭奔勝 鄧華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沿海經濟大省江蘇以勇於“涉險灘”、敢啃“硬骨頭”的精神,統籌謀劃、創新實踐,為新一輪轉型發展登高望遠、搭梯鋪路,呈現出生動的改革圖景。

改字當頭“高位轉型”再爭先

四月中旬,南通市市長張國華再次帶隊赴上海考察,去年自貿區設立後,他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這裡。“自貿區是現代市場化改革的前沿,南通緊靠上海,深化改革不能等,我們的目標是上海自貿區的經驗率先在南通複製。”張國華説。

不僅是南通,與上海接壤的蘇州去年以來派出多組人員到自貿區蹲點學習,甚至蘇北的鹽城、連雲港、淮安都將自貿區改革當成自己的發展機遇,主動對接。

江蘇人對改革如此看重,源於對改革機遇的深切體會。改革開放36年來,江蘇一直先行一步,從“三來一補”到興辦鄉鎮企業,從股份制改造到創辦工業園,改革為江蘇贏得了發展先機,爭得了開放紅利。去年江蘇GDP已近6萬億元,規模相當於世界排名前10多位的國家。如今,現代化進程進入“高位轉型”的關鍵期,更迫切呼喚改革。

“調結構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和‘中等收入陷阱’攻堅期‘三期疊加’,正是江蘇面對的嚴峻形勢。”江蘇省政府參事室主任宋林飛分析,去年以來,國內外兩個市場罕見“雙下滑”,霧霾頻出呼喚更大力度“去産能”。“穩的壓力增加,調的難度上升,爬坡過坎的唯一路徑是改革。”

協同精進,“蹄疾步穩”出實招

不久前,江蘇開展了一次大規模農村調查,13個工作組歷時一年走訪280個村莊,訪談600多位農民,為“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做調研。

“農民進城做什麼?空心村怎麼辦?城鄉空間如何調整?改革前就該心中有數。”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説,新型城鎮化是本輪改革重頭戲,目前,全省18個部門組成的新型城鎮化領導小組已經成立,正在加緊推進“城鎮佈局”“城鎮品質提升”“城鄉統籌”“節約型城鎮建設”等“四項工程”,做好對接準備。

黨的十八大召開後,江蘇立即針對戰略性、關鍵性、前瞻性問題,以及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啟動專項調研,為新一輪改革提供更好的決策依據。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江蘇省委提出64項具體目標任務,對全省改革作總體部署。

在江蘇,壓縮“三公”經費、下放審批權限、增加民生支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改革相繼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破冰前行。13個省轄市主動策應省委省政府部署,亮出各具特色的改革“名片”:南京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改革、南通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宿遷區域協調發展綜合改革……

改革要有頂層設計,也需要基層探索。4個月前,在無錫惠山桃園村成立全省首單土地流轉信託,這是江蘇農村“土地財産權”的最新試驗。一年來,江蘇出現農村産權交易所、農地流轉補助基金、“一權一房”抵押等改革探索,一個城鄉一體化的大市場漸行漸近。

凝神聚力敢闖敢試“涉深水”

近日,宿遷楚霸體育器材公司用“創新券”兌現了財政獎勵的5萬元。公司經理張永説,“這代表了政府對創新的支持,公司已投入50萬元,與山東理工大學合建實驗室,引入無污染電鍍工藝。”一年間,宿遷上千家小微企業領取創新補貼。

設立僅18年的宿遷市,已贏得“改革之鄉”美譽。去年以來,宿遷審批權限縮減7成,“創新券”“地票制”等極富改革理念的做法推陳出新,這個既不靠江靠海,又無産業、人才優勢的內陸市,自設立以來,總選擇“難啃的骨頭”改起。

“看似無路卻走出新路,改革創新已成為江蘇的發展基因。”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説,江蘇在改革開放中創造了不少管用的方法,最可貴的是“精神法寶”:“四千四萬”精神、“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等,凝煉成“三創三先”、破障闖關的新時期“江蘇精神”,這種精神正滋養著新一輪改革的步伐。

“即便是矽谷,政府服務也不如這裡。”美國矽谷來南京創業的許志博士説,從提供免費辦公用房,辦理各種手續、資金扶持到幫助尋找合作企業,政府服務是全方位的。

擁有53所高校的南京市,卻長期走不出“分散、封閉、重復、低效”的科研怪圈。5年前被確定為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後,發起了一場“科技革命”,設立“人才特區、科創特區”、鼓勵科技人員創業、職務發明收益挂鉤科技人員……一系列撞破“南墻”的革新,讓科技成果活起來、動起來。今年,南京市又醞釀從政府採購破題,推進新一輪科技改革。

一季度江蘇外貿出口同比增幅-0.4%,拉動作用為負。南京大學教授張二震説,出口拉動曾是支撐江蘇增長的最強動力,如今連續3年低迷,轉型越艱難越要咬牙堅持。江蘇頂住壓力,堅決對一般加工項目説“不”。一季度全省新增外資製造項目同比下降27%,但新增外資服務項目上升10%,自主産品出口增長9.8%。

“今年的困難局面超過以往,解決突出問題根本出路在改革創新。改革需要“歸零”意識,成績留在昨天,找準新的起跑點、起跳板,比以前跑得更好,跳得更遠。”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説。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