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2 10:09 來源: 新華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家住建部命名的“國家園林城市”最近揭曉,鹽城躋身其中;“最美中國·生態旅遊目的地城市”十強産生,江蘇僅鹽城一家獲此殊榮;全省民生幸福工程群眾滿意度調查顯示,鹽城綜合得分位居前列。 

  在此同時,繼2013年鹽城經濟發展8項主要指標增幅躍居江蘇前三,今年前三月,鹽城工業經濟繼續顯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連串的利好消息從鹽城傳出,使人們對這個以“沿海資源保護開發與區域發展協同推進”為主題的國家級實驗區,更加充滿期待。

  “我們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區域發展的重要品牌”,鹽城市委書記朱克江説,力爭以産業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做抓手,為沿海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探索新的路徑。

  打生態發展主動仗,建立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

  記者日前來到全球規模最大的灘塗光伏電站東臺“風光漁”項目現場,只見水面上多晶硅太陽能電板一直鋪向地平線,空中巨大的風車在轉動。

  這是鹽城建立國家灘塗綜合開發試驗區的組成部分。鹽城整合資源要素,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目前全市已建成風電裝機容量達125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300兆瓦,均佔全省近50%,年上網電量28億千瓦時,年節約標煤9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0萬噸。

  鹽城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圈保護區和國際重要濕地,但同時又處於淮河流域下游,流域性污染和水質性缺水壓力不小。在這裡建設國家沿海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就是要打生態發展主動仗。

  先行先試,鹽城發揮現有資源優勢,開展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國家新能源淡化海水産業試點、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和智慧城市建設試點,並爭取國家批准新能源汽車示範應用城市試點。

  最新數據顯示,鹽城市年萬元GDP能耗0.518噸標準煤,全省最低,同比下降4.08%。

  擺在記者手上的,是一份“鹽城72條城市河道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內容涉及整治目標、整治期限、牽頭部門和責任人姓名。“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實現生態指標具體化、考核剛性化”,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鹽城確保環保和生態建設公共財政支出增幅高於經濟增長幅度。抓水環境設施建設,全市11個主要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99個鄉鎮已建垃圾中轉站84座;2103個行政村,已有1308個建立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

  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促進産業結構調優調強

  世界上首個非並網風能海水淡化示範項目,日前在鹽城大豐進行設備調試,標誌這項環保又節能的國家“973”計劃初戰告捷。

  實驗區加快新興産業規模發展,著力做大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四個主導産業。

  今年鹽城第三汽車工廠順利量産,東風悅達起亞乘用車産能可達80萬輛,並逐步增至100萬輛,躋身中國同行業前六強。鹽城韓資工業園已集聚韓資企業115家,總投資20億美元。正在形成汽車整車、零部件製造和汽車服務業三個千億級産業集群。

  鹽城環保科技城煙氣治理主導産品佔全國市場35%以上份額。第二屆中國鹽城國際環保産業博覽會上,13個重大合作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超過60億元。

  2013年,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長30%,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近日,全國首批創建新能源示範城市出爐,鹽城成功入選。

  實驗區以共建園區為重點,推動區域産業合作,形成共建共享、合作開發新模式。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蘇滬合作試驗區建設,重點打造上海大豐産業聯動集聚區,推進鹽城綜合保稅區和大豐港、鹽城南洋國際機場二個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建設,完善與周邊地區和內陸腹地的物流體系。

  尊重和保護自然,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在鹽城灘塗濕地,記者見到一種像是蚯蚓的生物在蠕動,這是被專家稱為生態標誌性生物的沙蠶。

  《鹽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日前通過環境保護部評審,認為其體現了國家和江蘇省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要求。

  擁有珍禽和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鹽城,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重要濕地、清水通道等七大類,劃為49個生態紅線區域,均係開發禁區。其中陸域面積達4076.43平方公里,自然濕地保護面積23.44萬公頃,均居全省第一。

  實驗區啟動生態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包括沿海濕地修復保護、耕地凈化等7個方面、36個大項目,總投資達2200億元。

  僅去年,鹽城就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4.7萬畝,新增和提升城鎮綠地面積1400公頃。新造林面積連續5年全省第一。現在,實驗區正再建5萬畝沿海新林場。

  生態好了,鹽城大力推進無公害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産品基地建設,全市“三品”面積達1103.7萬畝,居全省首位。據悉,實驗區將打造年銷售50億元的特色農産品加工密集區。全市已建成觀光農業景區、點108個,其中全國旅遊示範點5家。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