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4月23日電(記者帥才、蘇曉洲)醫院花錢請人住院,“患者”住一次院賺200元,一些人和機構竟然將騙取“保命錢”“救命錢”做成了一門買賣。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地區騙取醫療保險基金的手段不斷翻新,挂床騙保、冒名報銷、醫保卡濫用等做法,正瘋狂蠶食醫保基金。 種種亂象蠶食醫保基金 近期,有群眾反映,長沙市望城坡醫院醫生自掏腰包請參加醫保的老年人“住院治療”,只需要提供醫保卡,住院四天后即可獲得200元獎勵。 先後多次在望城坡醫院住院的老人胡爺爺告訴記者,住院期間自己很少去醫院,但是每天都有吃藥打針、檢查治療項目的清單。每次住院費用均在幾千元不等。 長沙市望城坡醫院辦公室主任王海文告訴記者:“科室有創收任務,理療科臨聘人員梁建明為了提升科室業績,違反醫保政策引入住院病人。經醫保局查實,有5名病人存在挂床騙保行為。目前醫院理療科已經停業整頓,梁醫生面臨處罰。” 記者調查了解到,長沙的部分醫院倒貼錢請人住院,為假病人辦理虛假住院手續,然後拿著虛假住院結算單到醫保部門報銷,便可套取國家醫保基金。 實際上,挂床騙保早已不是業內的新鮮事,而且成為一些醫院非法牟利的“潛規則”。據了解,2013年,長沙就有18家醫院因存在“挂床住院”套取醫保基金等違規行為被查處,這些騙保醫院以“優惠”“倒貼”等方式誘導病人住院騙保,騙取醫保基金。 處罰太輕致屢罰屢犯 據悉,這些“騙保”醫院多數為民營醫院,部分“騙保”醫院存在對患者“小病大治”的情況,本來不需要住院治療的小病,在填寫住院病歷時更改為需要住院治療的大病種,以套取醫保基金。還有部分“騙保”醫院存在偽造虛假病歷,花錢雇請參保病人來醫院住院和虛報藥品的行為。 醫院被查出“挂床住院”會有什麼後果?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家存在嚴重此類違規行為的醫院,當地醫保局給予的處罰是“停止醫保服務資格1個月並處以相應罰金”。 一些基層醫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職工醫保監管缺乏法律政策依據,主要依據醫療服務協議,導致監管部門發現醫院“請人住院”、挂床騙保、小病大治等違規行為,只能一罰了之,而處罰內容主要是暫停醫院醫保支付協議,由於違規成本低,導致很多醫院屢罰屢違。 一位中部省份的醫保局工作人員坦言:“病人住院需要達到住院指徵,醫生説達到住院指徵就可以住院,這些我們也不懂,只能審查醫院人均住院費用有沒有超標,對於醫生開什麼藥、做什麼檢查我們不懂,也管不了。”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挂床騙保,醫保卡變身購物卡可變相套現成為公開的秘密。在長沙市一些藥店,日用品、食品、酒類等商品均可通過刷醫保卡購買,部分商品刷醫保卡還可享受九折優惠。 記者在長沙市岳麓區一家藥店看到,非藥品陳列區專櫃擺著桂圓幹、雲耳等商品,專櫃最底層還擺著一些不同品牌的酒。藥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賣得快的墨魚幹已經售完,這些商品均可刷醫保卡。”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多管齊下完善監管 一些基層醫保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查處的騙保違規情況集中在挂床住院、小病大治,處罰方式主要為按實拒付,監管力度不夠,原因是監管缺乏依據,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尚未出臺,法律和監管存在漏洞,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全國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雷冬竹認為,我國醫保信息目前尚無統一規劃和標準,各地沒有實現信息共享,重復參保、重復報銷騙取醫保基金的案例屢見不鮮。 專家建議,建立醫療機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住院票證網絡查詢和住院時間、地點等信息查詢共享,並將醫保卡、農合卡使用情況記入個人誠信檔案,直接與報銷額度挂鉤。 雷冬竹認為,監管醫保基金,必須由懂醫務、懂財務的專業人員進行,對醫院醫療行為和醫療過程進行監管,不能簡單控制住院人數、住院率、次均住院費,還要對病人的入院審查、診療過程、藥品比例、出院報銷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