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促創業增就業 兩年多累計減稅2203億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8 07:3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營改增這棵“梧桐樹”,吸引了更多“洋鳳凰” 

  營改增作為財稅改革的“重頭戲”,自2012年1月1日開展試點以來,到今年一季度全國已累計減稅2203億元。

  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蘇州高新技術園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提供在線旅遊酒店預訂服務。

  “像我們這種互聯網企業,最大的投入是購買技術設備和投放廣告,這兩塊加起來佔到公司經營成本的70%以上。營改增後這兩部分的稅都能得到抵扣,負擔明顯減輕。”同程網總裁吳志祥介紹,稅負降低讓同程網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研發新業務和快速拓展市場,公司員工由營改增前的1600人,擴大到現在的2500多人。

  營改增消除了重復徵稅,大大激發了企業的創業熱情,吸引了更多的資源向服務業集聚。服務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增企業戶數快速增長,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營改增實施一年,江蘇省南京市試點行業中,新辦企業高達16072戶,其中現代服務業企業超九成,增速高出全市其他行業12個百分點;福建省廈門市新增現代服務業企業1.1萬戶,僅文化創意企業就從1959戶增加到5253戶。

  不僅如此,營改增這棵“梧桐樹”,也吸引了更多“洋鳳凰”落戶。2012年,凱斯紐荷蘭全球有限公司組建上海機械研發公司,落戶上海的研發中心地區總部。研發公司主要從事農業和工程機械研究開發,並提供與研發活動相關的技術諮詢服務。2013年,該公司研發服務實現收入5200多萬元,因初始設備投資金額較大,抵扣後企業無需繳納增值稅,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了營改增帶來的實惠。

  營改增試點兩年來,上海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92家,投資性公司45家,研發中心32家,其中七成以上是從事營改增應稅服務的企業。國際性跨國公司落戶上海的意願明顯增強,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為現代服務業的加快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服務業發展加快,就業最大“容納器”作用明顯

  “服務業是就業的最大容納器,營改增促進了服務業加快發展,直接拉動就業增長。”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

  2013年,我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46%,首次超過製造業;今年一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個百分點。據測算,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明顯高於製造業。過去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大約拉動100萬人就業;目前GDP增長1個百分點,大約可以拉動130萬人就業。

  上海開展營改增試點以來,兩年增加就業分別為14.6萬人和14.5萬人。特別是小微企業稅負減輕後,活力不斷增強,在活躍市場、創造就業、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市對營改增試點行業的統計抽樣調查顯示,2013年1—11月,營改增試點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87.3億元,同比增長19.6%,高於非試點單位3.6個百分點;從業人員達到186.6萬人,同比增長4.4%,高於非試點單位4.9個百分點。

  “2013年,我國經濟增長7.7%,處於一個中高速水平,而城鎮新增就業卻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310萬人,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今年一季度,全國又新增就業300萬人,這其中,營改增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白景明認為。

  生活服務業適時納入,幾百萬戶小微企業將直接受益

  下一步營改增如何推進?從兩會上透露的信息看,電信業很快納入試點已經明確,接下來還有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後續營改增試點方案,應充分考慮如何促進就業,這樣可以更充分發揮營改增的宏觀效應。”白景明表示。

  今年1月1日起,鐵路和郵政業納入營改增試點,新納入試點企業1.86萬戶。其中,上門收取包裹和寄送包裹的快遞企業佔了七成。快遞業收派服務作為勞動密集型産業,營改增對其適用6%的低稅率,有利於降低企業稅負,促進行業發展,進一步增加就業。

  餐飲、住宿、家政服務等生活服務業,對於方便和豐富人民生活、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由於勞動成本和房屋租金增加較快,不少企業負擔沉重,經營出現困難。“生活服務業門類複雜,點多面廣,以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居多,是典型的門檻低、就業吸容力彈性大的行業,應當考慮適時納入營改增。”白景明認為。

  記者從財稅部門獲悉,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在積極研究包括生活服務業在內的相關行業的營改增試點方案。如果營改增擴大到生活服務業,不僅會使幾百萬戶小微企業直接受益,稅負明顯減輕,而且對整個行業發展也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記者 李麗輝、吳秋余)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